“娘,咱家的大事今天成了一半了,这武功不俗,算是我爹又办了件靠谱的事情。”
姜子瑜拜了两拜,又补充道:“这世道,做官不如做侠,老爹做个面子官,不如武林一把好刀,姜家要上台面还得我来。您放心了,待我功成一品,江湖上闯出个好名堂,给姜家挣来百世基业,您也会欣慰生了个好儿子!”再拜一拜,奉完香转朝客堂来。
客堂里,姜秉程正与坐在客位下首的一个青年“世伯”、“贤侄”地说话。
那青年见姜子瑜进来,便起身一揖:“桃英见过世兄。”
姜子瑜忙上前一扶,抱拳道:“李兄来了自己家,莫要客气!”
再看这李桃英,显眼的是高挺鼻梁,润目的是白面柔颊,浓眉大眼配上宽袖长袍,是个读书人的样子,与姜子瑜身量相仿,少几分健朗,多了几分柔和。
“好了,你俩同年,子瑜长了几个月。桃英初来燕京,让子瑜给你洗尘,往后两天你们自在燕京逛逛。”姜秉程言罢挥挥手,姜子瑜不待李桃英行礼就拉着他出了门。
门外,刚回来的姜饼和另一名李家来的年轻人已经抱刀牵马候着了。
翻身上马,挎上刀剑,姜子瑜换着了一套高襟窄袖,长摆锦边的利落素装,银簪银辔,黑刀黑靴。一身纯白的大马由姜饼牵着。
姜公子止不住了笑意,风发的意气抬起双指朝北一点:“燕归来!”
两骑并行在人流中,姜子瑜在马上南指北点,给李桃英介绍风土:“再过去就是江湖桥了,过桥就是燕归来。这燕归来原来是客栈,一字剑派曹家的产业。庸朝后又加了酒楼、赌坊、青楼的生意,燕京最好的去处,江湖味最浓。”
李桃英:“一字剑派是?”
“一字剑派是河东道武林魁首,与咱们河南道双榕派相当,江湖所谓‘十万刀光雄白山,一剑双榕镇关阳’,今晚与你认识的多是一字剑派的俊杰......”
姜子瑜尚未说完,马就停在了一座阁楼前。
阁楼三层高九丈,六七人可同进出的正门挂一副对联:“燕回燕京春暖春,客来客栈人醉人”,中挂的匾上是“燕回酒楼”。
李桃英在家只是读书习武,最多与家中兄弟去踏青逛山,从未来过这等地方。进来看着一楼大堂,跟他想象中的差不多。
不同的就是比想象中的更大,一厅足足摆了三十来桌。大堂靠里边些摆了个小台,这时正有人在上边说书,客人和跑堂穿来插去,好不热闹。
这里用餐的多是粗衣短打的汉子,吃的也都是咸菜、馒头加几口肉汤肉酱,但桌上凳子旁都摆着棍棒刀枪。姜李二人经过的地方,四周的热闹就会变得小声,二人上了楼又回复了热闹,姜饼两个下人就在一楼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