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鼓后,百官排队准备入奉天殿。文武官员分为左右两列站好,待朱允炆进殿安坐后。
鸿胪寺“唱”,道:“入班,进殿…”
此时文武官员才左右两班进入殿内,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这才开始奏事。
早朝奏四方事,来的人多,一般都有几百人,此刻齐声拜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朱允炆现在已经经过登基大典已经算是见过大场面了,第一次早朝没有任何不适应,唯一不满意的就是时间安排的太早了。影响睡眠。
“谢皇上!”
几百人的声音在一次震动着屋顶,隐约好像有灰尘落下,今天新君第一次朝会,缺席的几乎没有。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句话是朱允炆说的,而不是影视剧里太监尖着嗓子喊出这句话,明朝时除非是皇帝病了,不然都是皇帝来说这个作为开场白。
“臣有本奏”
从人群中站出个人,持着笏板躬身而出,朗声道:“恭喜陛下,新君继位,河南一老农民发现祥瑞,想进献给陛下”
说着又走出一人,道:“臣也有本启奏,山西大同知府同样发现祥瑞,有麦生双穗,天生彩云。”
朱允炆看了一眼,都是些不认识的小官,一下子走出了五位,估计是想趁着新君年幼不懂事捞一波政治利益的
,本不想理会,又想了想说道:
“进献上来吧!等会后朕再观看。还有什么事?”
这些都是想靠拢新帝的官员,倒也不能过多的打击了积极性。
接下来朝臣们没有丝毫停歇,挨个站出来禀奏。
“陛下,工部侍郎出缺,诸事烦杂,请陛下早做决断。”
“陛下四川大旱,请抚减赋三年并调集粮食赈灾。”
“陛下,云南蛮族依然有小股叛乱,敦请朝廷下令平叛。”
朱允炆端过茶水轻轻呡了一口,整个早上都在讨论这些杂物,口渴的紧。
自从明太祖废除宰相后,朝廷不管大小事都会禀告上来,需要皇帝亲自处理,朱允炆现在是体会到当明朝早期皇帝是有多不容易了。
看着下面这些人的表情,一个个正襟危坐,表情严肃眼睛却很渴望的盯着御座上,朱允炆不禁心里犯嘀咕‘喝个水怎么会有种不自在的感觉’。
是错觉没错了!
改天一定要在这龙椅前面放张桌子,这么空荡荡的怎么都感觉不舒服。朱允炆暗暗想到,应该就是这个原因了。
“燕王朱棣来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