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一到,王守义便抱着熟睡的棉花进了石室之中。
子时正是阴时的极至,极阴母子蛊最活跃的时候,这段时间是引蛊取蛊杀蛊的最佳时间。
蛊很神秘,同时也给人凶残,强大,剧毒,噬血,恐惧等多种不好的印象。
但蛊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胆小,也可以说是谨慎。
稍有风吹草动就潜伏不出或者逃之夭夭,是令很多人想不到的。
……
养蛊之人却视蛊如命,更是择一好蛊,性命同修,好处不言而预。
在养蛊人看来谷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蛊能助自己练功,对敌,保命,甚至借蛊重生,乃是天地间的奇迹。
你取蛊杀蛊就是伤他性命,损他修为,等同于杀子之仇,定会呲牙必报,血债血偿。
不过,王守义只是取蛊,并不想杀蛊,留一线余地。
若施蛊之人能通道理,便还了他;若是大奸大恶之人,这蛊就要他命的诱饵。
△
向山不懂蛊,口中说得简单,中了蛊取出来就是。
若被施蛊的人是一位武者,到还好,也就损些气血,没什么大碍。
但自己眼前的是一个令人心生怜爱,饱受折魔,身体弱肉的小女娃,一个不小心,蛊从心脏中,破体而出,那可是人死蛊灭,同归于尽。
就算自己有十足的把握,也要小心再小心。
这施蛊也有讲究,多数时并不是为了害人,而选择特定的人,为施蛊人养蛊,时机成熟就召回被施放的蛊,而被施蛊的人在蛊离开之后,体质也会有所改变。
打个比方,就如洪朝云这种元气泄漏之体,若是放一只聚元金蚕,在体内养个三五年,这病不药自愈。取蛊之后,身质还能保留聚元金蚕的能力,成为一名资质很好的武者,入先天都是板上钉钉的事。
当然施毒之人存的害人之心,这蛊就变成要人命的东西了,比什么内伤,暗伤,毒药更可怕。
蛊就是你身体内活动还有智慧的内伤,暗伤,活着的毒药,甚至操控心神,如同行尸走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