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您放心。”王青野道:“可是霞城的海货不好卖,要去外县跑一趟?”
“倒不是,我准备去一趟大石村,霞城出去还得半日脚程。”张五道:“早年燕儿她娘还在世的时候给她定了门亲事儿,是她娘在大石村表亲家的一个小子。这两年偶尔倒是也在走动,但年初的时候听说那小子中了童生,这大半年都没了消息,只怕有了功名,瞧不上我们这清苦渔民人家了。”
说到这儿,张五蹙眉不展,略微叹了口气:“我琢磨着还是得过去看看那边是怎么个想法,眼瞧着燕儿已经到了婚配的年纪,若是那边一直不给个准信儿,岂不是白拿着燕儿的好时光等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难为张五伯为燕儿考虑的这么周到。”
“燕儿娘去的早,这些事情也只有我盯着点儿了。”张五摇了摇头,忧道:“就是不知带点什么东西上门才不失了体面,到底是个读书人,亲事若能成也是桩好亲事。诶,王郎,你年纪也不大,又尚未婚配,不妨给我出出主意,带点什么去?之前我送的都是海货,这回去也只能带些蟹,若是带别的到了就不新鲜了,怪寒碜人的。”
王青野笑了声:“都是男方家带着礼上门,您捎带点东西过去已经是心意了。”
“诶,现在那小子是童生,已然是块香饽饽,就是那家底子同咱们家相差无几,可也是正正经经的读书人。”
王青野明白,这张五心眼儿里还是想亲事能成的,可是又怕亲家时下瞧不起他们家了。
他琢磨了一下,既然是读书人,其实送些笔墨纸砚是最有面儿最不失礼的,可是这些东西精贵,寻常人家谁舍得买,到时候东西送了,亲事又没成,实在是亏的厉害,张五伯家本就清贫,他也就没提出来。
“五伯您进院儿里来,稍坐等我片刻。”
言罢,王青野提着一草藤的蟹匆匆进了屋,再次出来时手里多了个油纸包:“一点小东西,您看看拿去成不成。”
张五疑惑的拉高了眼皮,瞧着巴掌大小的油纸包,怕是包的糕点。若是送小女儿家倒是能讨个喜,只是这送男子家恐怕有些小气。
“呀!这是何物?可是糖?”
张五瞧着油纸里细密小颗粒,洁白的宛如冬日积在树枝头不曾被踩踏过的雪,他又惊又奇,两眼直直看向王青野。
“不是糖,一些细盐罢了。”
“盐!”张五惊呼了一声,转而笑了起来,活了几十年,吃了几十年的盐,未必他还认不出盐是什么样子嘛:“王郎可别打趣,我莫不是还识不得盐了。”
王青野也随之轻笑:“当真是盐,不信您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