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熠耸肩,直接承认了,她没觉得这有什么好遮掩的:“是我把他们绑起来的。”
裴修也适时的配合道:“是我请卫家六娘帮忙的。之前因为连累了六娘,我去亲自和六娘道了歉,六娘说事不在我,她只想知道谁在害我,进而连累了她的名声。我在知道是阿兄害我之后,就依照承诺告诉了六娘。六娘对我保证,她不会将裴家的家丑外传,并帮着我绑住了那几个为虎作伥的人,我本来是打算等晚上回府后,再把他们带到阿爹阿娘面前作证的。”
裴修长松了一口气,很庆幸他的一念之差,没有让他假装不知道是他哥陷害他的这件事,要不那几个被绑起来扔在马车上的人就解释不清楚了。
一切指向卫熠和裴修的话,都不攻自破。
裴仲和贾珍不仅百口莫辩,还作死了自己。他们三番两次的针对,也让不少人都心里明镜似的明白了背后的曲折。裴仲嫉妒弟弟,贾珍想当广陵王妃,这种事情根本不需要猜,因为它们就是明摆着的。
裴家把所有相关犯了错的人的嘴堵住,提前匆匆离开了,因为有些家务不太适合让外人知道,他们家今天丢的脸已经足够多了。
贾珍也被他贾谧提前带走了。
卫玠在回去的路上问拓跋六修:“你觉得他们会有怎么样的下场?我还以为会扒出来他俩之间有问题,然后裴贾两家结个亲,让这对作男作女互相祸害彼此呢。”
拓跋六修叹道:
“总不能因为这种事就弄死他们吧?”卫玠觉得这不可思议极了。
“……但是,但是,我们家当年是差点出了人命。”卫玠有些慌了。
当然,拓跋六修趁机给裴楷和贾谧的心里埋的种子也功不可没,不过这个卫玠就不需要知道了。
“我舅舅也经常让王家很头疼啊。”
☆、第65章古代六十五点都不友好:
裴仲和贾珍的后续如何,卫玠就没有再关注了。不管他们是真的嫁给彼此互相折磨,还是被各自的家族磋磨,他都不在乎。
因为卫玠有更重要的事情去面对。
当愉快的假期结束后,《考试》这门史诗性灾难大片就要上映了。
考试形式:口头论述。
主考官:卫瓘、乐广。
题目:不可自选,也没有多选。题目只有一个——《国子学or太学》。
主要内容:为什么,怎么做,会对自己和家族的未来造成如何如何的影响;具体实现过程中,是否需要借助亲朋好友的力量,要借助到何种程度,事后怎么偿还这份人情;可自主增加更多不同的阐述角度。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论据充分,意简言赅。合乎逻辑,又不失哲学矛盾。拥有新意,却也不能超越常规。辞藻华丽,还要言之有物。论述时间不受限制,所说字数不限,引经据典的比例不限,但要注明典故来源。
考试时间:一天后。
这个充满了自相矛盾的论述要求,是乐广老师的一贯个人风格。卫玠经过多年的锻炼,已经能够出色的完成其中大部分的要求了,除了……辞藻华丽的那部分。
这已经不是卫玠到底是现代思维还是古代思维的问题了,而是这么努力多年后,卫玠必须承认一件事——他毫无写作天赋。
这不是你穿越了,头脑清晰了,记忆力变强了,就能够锻炼出来的东西。
最起码,卫玠是这么觉得的。他拥有丰富的脑洞,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善于渲染气氛的表演技巧,但他就是和该死的好文笔无缘。
要么写的干巴巴的,要么就是堆砌过多。真不知道那些穿越古代的小说主角都是怎么做到的。
只会花钱,连简单的造纸术都比不过当下流行的左伯纸。
“所以说,他们天生就就点亮了写作技能,是吗?”卫玠欲哭无泪,那他一定是得罪了写他故事的作者,因为那个家伙给他的技能是……阿拉伯语。真是谢谢她全家,凸。
幸好,卫玠继承了大部分大学生的“优良”传统,作弊。
卫玠没少找的他的忘年交潘安同学,为他的作业“润笔”——
潘安很乐意帮卫玠这样的一二“小”忙,他没觉得卫玠不太会写文章是什么大问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卫玠更适合学他二舅王济和老师乐广当个嘴炮。毕竟玄学才是魏晋最看重的。
——好吧,潘安润笔润的有点多,往往一篇文章送过去之后,回来的就是一篇连原作者卫玠都不认识的全新文章了。卫玠为此往往还要进行三次加工,让它显得、显得像是他能写出来的极限。
乐广其实偶尔能从词句里看到潘安的影子,但只要内容思想是卫玠的,他就会整一眨眼闭一只眼。因为,乐广也是这么做的。
乐广擅清谈,却也不擅写文章。很多年前,他想辞去河南尹这个职位时,就请潘安替他写了一篇给晋武帝的上书。乐广口述,潘安重新编排遣词造句,后来甚至还成了一片名作。
这也就是“潘文乐旨”这个成语的由来。
但是这一次,卫玠却不能按照老规矩再找潘安了,因为很显然这次的论述底稿里有很多内容都不适合让除了卫瓘和乐广以外的人看到。卫玠提起毛笔,在左伯纸上笔走龙蛇着一些毫无意义的字句,口中念念有词:
“四六骈文,字句皆成对偶。声律调谐、用字绮丽,讲究的是说学逗唱……”
拓跋六修站在一边,咳了一声,提示卫玠他穿频道了。
“哦哦,讲究的是对仗工整,声律铿锵。天呢噜,这是让我写歌词吗?”卫玠把笔一扔,仰躺到素面的菀蒲席上,正式宣告放弃。论述内容他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了,至于遣词造句如何,随风去吧,“为什么要流行骈俪文这种邪物啊啊啊!”
拓跋六修觉得这话有些似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