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六修不遗余力的打击着最有可能成为他情敌人选的温峤:
“卿可赎我”这个不太常用的成语,就始自温峤和庾亮这段神奇的基友情。
卫玠忍不住饱很深情的问:“面瘫脸的你,到底是怎么有资格说另外一个面瘫脸的?”
咳,不管怎么说,能拉到庾家上船,卫玠是赚到了。
庾亮再不满庾敳这个族叔父做下的蠢事,却也不能见死不救,在庾敳表示卫玠只有其他人都原谅他的时候才愿意帮他(庾亮并不知道这个帮是借钱的意思,要不然估计会被没出息的庾敳气死),庾亮也只能给自己的好基友温峤修书一封。顺便在信里表达了对卫玠的好奇。
卫玠资深脑残粉温峤表示,卫玠这也好,那也好,反正什么都好,你要不要来京城与我一起围观美人?
庾亮……还真就有那么一点意思。
两人一来二去就偏了主题,基本都在讨论传说中的卫家三郎,把庾敳晾在了一边。庾敳急的长蹿下跳的也没辙。
与此同时,阿李的商队终于在休整了一番之后,迈着整齐的步伐(喂),带着明亮到仿佛不可思议的玻璃镜子进京啦!
几乎所有看到这支队伍的人都在“哇哦”,看着那扇被很有心计的阿李的丈夫故意露出来的镜子,总觉得那不可思议极了,是被施了什么道法的宝器,要不然人影怎么会如此清晰明亮?也有人特意打听了那镜子卖不卖的,却得到了一样的回答,这是卫家下仆从番邦得到的,特意运回来要送给卫玠。
这样的镜子,自然只能配得上卫玠那样的美人。
作者有话要说:=v=钱来了。
卫玠(一脸深沉):到最后,我还是走上了卖镜子、卖玻璃的传统穿越路线啊……嘿嘿,我喜欢=v=
☆、第155章古代一百五十四点都不友好:
面对阿李带回来的镜子,卫玠整个人都有点如魔似幻。
怎么说好呢,卫玠一开始对阿李此行最大的期待不过是玻璃而已,还是小块的玻璃,或者干脆就是玻璃球。
在拓跋六修的科普下,卫玠已经知道了最早的玻璃制造者是古埃及人,在距现代大概有四千年左右历史的时候(距离魏晋也差不多是两千年前的事情了)。是的,四千年前古代的人就有玻璃球玩了,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出土过玻璃,证明了这一学说。
三千年前(距离魏晋大概是不到一千年左右),腓尼基人(一个古老的民族)的船队,靠融化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制作出了人造玻璃球,使得整个族群因此发了很大一笔横财。
四世纪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东西晋时期),古罗马人把玻璃应用到了门窗上。
简单来说,人类对玻璃的应用,比一般大众想象里要早很多、很多,中国古代是以明瓦(蚌壳)和纸糊的窗户为主,却并不代表着世界其他地方都是如此。西方世界一直到十二世纪才被传入了东方的造纸术,他们没条件用纸做窗户,却发明了比纸更适合的东西——玻璃。
卫玠对阿李等人最大的期望里,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找到这种玻璃的制作方法。
虽然说西方是四世纪才开始应用的,但是这个平行世界的进程其实是要比卫玠所在的现代世界快上一些的(好比那些提前了一两百年出现的点心),所以卫玠很希望阿李能开个大,把玻璃运用在门窗上的技术带回来。
谁曾想,阿李不是开了个大,是开了个挂。
这等身镜子是个什么鬼哦。难道这个世界还有别的穿越者?而且还是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融汇贯通了数理化的高精尖人才。
拓跋六修在卫玠刺激够了之后道。
卫玠已经做好了被刷新三观的准备。
壮士你说什么?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是从卫玠这边流行起来的东西,总会很快就传遍千家万户。如今民间甚至已经兴起了“演戏”这种东西,虽然仅限于一些闲的蛋疼的有钱人,并且演的不伦不类的,但确实是能看相似的影子。更不用说卫玠总会控制不住脱口而出的那些奇奇怪怪的话,以及最早卫玠为了试验给卫老爷子看而整出的披着羽衣仿佛弱不胜衣的模样。
说实话,在世家圈如今依旧顽固的流行着五石散都挺让拓跋六修差异的,毕竟是个人就知道卫玠对五石散的厌恶。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的,最起码和卫玠玩的年轻一代就很少有碰五石散的了,温峤、庾亮都是好例子。
纵五石散再有“魅力”,不出百年,它也该玩完了。
如今连卫老爷子都在琢磨着,能不能想办法早点让自家孙子入朝为官,好带动一批务实做事的工作狂风气,
当然,卫老爷子也就是想想,卫玠有心疾,并不适合太过劳累。
“真的不能尽快治好小娘的病吗?”卫老爷子三天两头就去骚扰晋疾医。
“我要是能一天之内就治好他,我就不是疾医,而是神仙。”晋疾医其实也很烦躁,卫玠这个顽固病人简直是一辈子的黑历史,“不过,虽然不能一天,但我早晚还是会治好他的。”
卫玠对此没什么想法,依旧没心没肺的过着每一天。
此时此刻,卫玠就正在和拓跋六修辩解,不是他小看了古人,只是被局限住了思维。
卫玠可以说是生活在魏晋时期的顶级贵族圈,什么好东西他都会见到,都会拥有。而见过的镜子,一般都是梳妆镜,有娘子们拿在手里的那种小巧铜镜,也有梳妆台上差不多有四分之一个人高的大镜子,这导致卫玠一直以为这便是古代制作镜子的极限了。毕竟古代的镜子都是用金属打磨而成的,非要打磨出一人高的镜子,怎么想都是艰难又不可理喻的。
但偏偏就是有这么不可理喻的贵族,他们想要,所以他们就能得到。当然,也有可能是普通商人,有为了巴结贵族而拼了命的做出来的。
不管怎么说吧,从公元一世纪到卫玠生活的公元三、四世纪,等身高的镜子在西方贵族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他们有着一套完整的流水线作业,阿李给卫玠带回来的就是这种技术成熟的镜子。之所以给人光可鉴人的感觉,只是因为这面镜子制作材料十分特殊,它是由不透明的白水晶制成的奢侈品。阿李夫妻能够得到这面镜子,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
阿李觉得很值得。这就是阿李在信里所说的要送给卫玠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