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处镇守太监深受皇恩,皆同韦经类似,在当地盘根错节,根基之深难以想象。结果天子一道旨意,根本用不着多费口舌,全部押解还京。未被召还者,也是遣人申斥,革三年禄米。
冷光闪过,鲜血飞溅,杀鸡儆猴!
只不过,鸡虽殒命,这被儆的瘊,到底是哪个?
其余镇守太监,还是和天子对着干的朝官?
不是众人多想,更不是杞人忧天。
诏狱里关押着不下二十名京官,相比前朝,数量的确不多,问题是抓捕下狱的时间!
一月之内锒铛入狱,还不够警醒众人?
能立身朝堂的都不是傻子。
仔细思量,天子无疑在向群臣证明,虽继位不过半载,仅是舞象之年,一旦燃起怒火,对踩线之人不会有半分手软。
无论是谁,一律严惩不贷。
甭管朝臣还是内官,甭管资格有多老,通通不给面子!
怀揣种种猜测,群臣皆局蹐不安,结舌杜口。即便注意到“别选太监代之”,也没有心思反驳。
天子貌似让步,实则提着染血的刀,明晃晃警告众人:朕已经做到这个份上,谁敢不识相,得寸进尺,后果自负!
面对威胁,没谁会脑袋发抽,继续和天子纠缠。更何况,也没有立场。
镇守太监早已存在,几十年屹立不摇。天子能够下令彻查,狠心惩处,已给足朝臣颜面。
想要一锅端,将所有镇守太监打入尘埃,别说是宦海沉浮的老油条,便是新入官场的进士,一样知晓不可能。
天子一意孤行,尚有立场直谏。
天子幡然醒悟,秉正执法,继续紧抓不放,绝对是脑袋被驴踢了。
两个字:愚蠢。
比起镇守太监,严查选婚太监一事更让朝臣侧目。
上疏弹劾此事,本非多数人所愿。
一则,天子月底将要大婚,这个关节弹劾选婚太监,得罪的可不只是宦官集团。
若出身北直隶的女子登上后位,虽不致干涉朝政动摇国本,枕头风吹起来,也足够让人喝上一壶。
其次,单查选婚太监尚好,观天子之意,是要连各地布政使司,府州县衙门一并彻查。
局限于刑部大理寺,众人还不会这般担心,锦衣卫和东厂牵扯进来,有过无过,老底都会被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