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听过杨瓒几次讲习,难免受到影响。加上朱厚照登基以来,内廷朝堂的种种变化,李东阳的思想,不由自主开始倾斜。
刘健只是皱眉,并未多言。
谢迁则坚定站在李东阳一边。
无他,史雍为表刚正,连谢丕一并弹劾。儿子被骂成奸佞,亲爹怎会坐视。
避嫌?
也要看看弹劾的是什么!
如果谢丕被打成奸佞,谢迁岂能独善其身。
上梁不正下梁歪,子不教父之过,一人犯法,株连全家。
谢迁政治斗争经验过于丰富,想得深了些,甚至有五成以为,史雍弹劾谢丕是幌子,真正目标在他!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个南京的官,敢找阁老麻烦,想死还是想死?
再者言,“清君侧”的打击范围实在太大。
天子登基刚刚一年,这个时候下罪己诏,完全是在打内阁的脸!
先帝重托,三人辅政。
天子不修仁德,有昏君之相,他们这些辅佐天子的人,又成什么?
最终,内阁达成一致,此事必须站在天子身边。
商议妥当,做好准备,只等明日早朝,快刀斩乱麻,将事情了结。
毕竟,他们动手,属文官集团内部“调整”,不会伤筋动骨。若是由天子下刀,南京官场又得地震。
按照杨御史的话,做官的不长脑子,看不清形势,还不如回家种田。
言官怎样?
遇到长歪的正德天子,言官照样收拾。
未料想,朱厚照压根不按牌理出牌。
翌日早朝,群臣进殿,分两班站定,许久未闻响鞭,更不见天子升殿。
等了两盏茶,才有中官传旨,“上疾,愈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