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瑄留意到孟清和的举动,低声问了一句:“可是身体不适?”
“没有。”孟清和蹙了蹙眉头,“总觉得……”
“什么?”
“没什么,大概是卑职还在宿醉,多心了。”
沈瑄点了点头,移开视线,没有继续询问。
心下却打定了主意,看样子,酒量还得练。
如道衍所料,燕王已是决心进攻山东,询问众将意见不过是走个过场。
作战计划制定,众将领命,陆续离开王府,回营准备。
朱高炽仍旧奉命调集粮草军械,朱高煦和朱高燧被燕王派去帮世子的忙。回头看看跟在身后的两个弟弟,朱高炽万分的头疼。
如果换成是孟清和,朱高炽绝对举双手高呼父王英明,换成这两个,不帮倒忙就谢天谢地了。
朱高炽摇摇头,叹息一声,再无奈也只能接受事实。孟清和已升任燕山后卫同知,从三品,不是他再能轻易调遣的。少了孟同知,做起与数字有关的工作,效率一下慢了许多。
燕王开作战会议之前,朱高炽曾试着和老爹商量,能不能再通融一次,结果当然是不成。不知燕王是出于补偿心理还是另有打算,竟然把朱高煦和朱高燧派了过来。
不只朱高炽头疼,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是一样。
三兄弟面面相觑,难得心有戚戚焉。
遇上这样一个不按牌理出牌却武功盖世的老爹,想反抗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老实听话。
兄弟都不容易啊。
回到城外,军队尚未拔营。
沈瑄请示过燕王,既然不日便要出兵,何必城里城外的折腾,就在城外扎营算了。
燕王仔细想想,的确是这个道理。担心沈瑄的伤势,干脆令刘大夫常驻营中,到大军开拔当日,务必将沈瑄的肩伤治好。
升了官位,要做的事情也逐渐增多。沈指挥带伤,另一名同知在白沟河之战中壮烈,卫中上下事务全都压在了孟清和的肩膀上。幸好还有三名佥事帮忙分担,否则,不等大军出发,孟同知就要过-劳-死,因公殉职了。
“钱佥事伤重,无法再从军职,空出来的位置,指挥可有人选?”
孟清和翻阅军中名册,除了从开平卫就跟在他身边的人,其余大部分人,他都不甚了解。
“暂时先空着。”沈瑄刚换过药,手按在肩上,“待战后以军功擢升。”
这倒是个好办法,孟清和不由得点头。
卫中十几个千户,身上都有战功,如赵千户等人,更是从燕山左卫时起就跟着沈瑄。位置只有一个,提拔谁都不合适。提拔一个佥事,空出一个千户,下边的百户更多,只是想想,孟清和就一个头两个大。
还是沈瑄的主意好,以战功论,之前大家不相上下,这次战后肯定要分出个高低。
以战功论,谁也说不出什么。
除了佥事,燕山后卫还空着一个同知的位置。这个位置沈瑄不能做主,必须请示燕王。包括佥事人选,也要经过燕王点头才能最后落实。
“王爷已定下出发日期。”沈瑄示意孟清和坐下,“十二郎可要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