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都流干了,想救都救不回来。
薛嵓一死,安南的-内-政-问题立刻上升为国-际-争-端,直接关乎大明的面子和威信!
事发之前,许多朝臣并不赞同出兵安南,远征劳民伤财,户部刚宽裕几天,一旦和安南动手,粮食和铜钱必定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以户部尚书夏元吉为首,六部文臣纷纷力劝皇帝三思。
北边不见消停,南边又要动手,不能有钱就往战争的窟窿里丢,必须更多的考虑国家建设问题。
薛嵓的死讯传来,朝堂上顿时炸锅,主-和-派全部变成了主-战-派,中间派成为了-激-进-派,一改之前主张,纷纷上疏奏请,必须给安南一个深刻的教训。
永乐帝翻过奏疏,捏捏额头,不搞国家建设了?
六部表示,建设要搞,仗也要打!
永乐帝再问,钱粮哪里出?
六部齐声道:户部出!户部不够,可就食当地。
这个当地,指的绝不是大明境内,而是安南。
永乐帝无言。
某种程度上,文官比武官更狠,也更不讲究。
礼仪道德,以理服人?
话是人说的,必要时,完全可以将圣人学说换种解释。
文臣们壮怀激烈,立意攻打安南,恨不能亲身上阵,比武将更加积极。
最终,永乐帝被朝臣“说服”了。
“逆贼之罪天地不容,朕意兴师讨伐,以彰天威!““陛下圣明!”
群臣叩拜,孟清和跟着下拜,口呼万岁。他突然觉得,大明的文官的确了不起,难怪会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能趋势这些猛人的永乐帝更加了不起,完全可以立传出书,书名五个字《帝-王-厚-黑-学》。
永乐帝当殿下旨,就出兵安南一事,令六部拟出章程,又命礼部铸征夷将军及征夷副将军印。
群臣领命,无要事,退朝。
孟清和没急着走,留在队伍最后,果然等到了内官侯显。
“天子口谕,召成国公,新城侯,兴宁伯右顺门伴驾。”
孟清和捏了捏写好的条陈,跟上了侯显的脚步。
右顺门为屋宇式大门,红柱大木,顶覆琉璃瓦,两侧坎墙槅扇,有给事中轮值,并有宿卫执勤。
侯显请三人稍待,便转身匆匆离去。过了半盏茶的时间,换了常服的永乐帝才出现。
翼善冠,盘领窄袖袍,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腰束玉带,浓眉虎目,一身-霸-者-之气。
比起朝堂上,永乐帝的心情似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