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舅舅倒酒。”
朱棣发话,朱高煦和朱高燧亲自执壶倒酒。
徐增寿再举酒盏,却不说助词,而是笑看朱高煦和朱高燧,在朱高煦和朱高燧举杯时,又撇开他们,看向坐在朱棣身边的朱瞻壑,“臣敬小世子一杯。”
朱瞻壑没接话,先从椅子上爬下来,落地,扶着椅面,好歹没摔。
两只小胖手抱拳,“瞻壑见过舅公。”
这一举动,出乎众人预料。
之前“戏言”朱瞻壑像朱有炖的兵科给事中当即脸色一变,众人看他的目光也带上了深意。将如此敬长知礼的汉王世子同挨了棍子依旧故我的周王世子作比,是何居心?
“好!朕的孙子,就该如此!”
朱棣大笑着将朱瞻壑又抱了起来。
朱高煦笑咧了嘴,儿子像他,绝对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黑历史?完全没这事!
朱高燧也笑,胳膊肘一拐朱高煦,乐乐就成了,别太过了啊。
徐增寿笑道:“小世子明礼,知孝悌,臣斗胆赞一声,好圣孙!”
此言一出,朱棣再次大笑,群臣纷纷附言。
孟清和一口酒险些喷出来。
好圣孙?
这不是解缙的台词吗,怎么被徐增寿抢戏代言了?
不过,有徐增寿此举,计划在宫宴中直言的“诤臣”又少了一半。直到徐增寿回座,宴会过半,朱瞻基和朱瞻壑都被徐皇后遣人来领走,才有礼科王给谏硬着头皮起身,向天子谏言。
打好的草稿,本该振聋发聩,引天子明悟。
朱棣却收起了笑容,冷冷看他一眼,直接打断了他的话。
“朕封平王就藩,岂容尔等多言。”见王给谏还要再说,不耐烦的让人将他拉出去,“朕早年奉太-祖-高皇帝之命镇守北平,临大漠二十载,何以言苦?”
翻译过来,他老爹让他到北边呆着,他二话不说,收拾包袱就上任。他让自己的儿子到西南就藩,却招来这么多人反对,到底是朝臣的意思,还是平王自己的想法?
儿子不服老爹管,在天家而言,可不是件小事。有平王妃联合谷王谋害皇后一事在先,更是让朱棣怒意蒸腾。
“拉下去,打入锦衣狱!”
王给谏被拖出去了,偏偏有人还不识相,不提平王,炮口直接对准了汉王和赵王。
说的话都是老生常谈,朱棣的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干脆叫锦衣卫把这位也拖下去。
无凭无据,就说他的两个儿子这样那样,说什么皇子屯田有失威仪,掌管互市是与民争利,使得民间怨声载道,简直荒谬!
“兴宁伯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