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江以南,孟清和不如北疆熟悉。但南京的大体位置还是知道的。
“世子请看,金陵在此处,中都凤阳是在这里。”
孟清和教得认真,朱瞻壑也学得认真。
他已经启蒙,识字不少,却从没人将大明的舆图画给他看。
事实上,不只他的父王,连皇祖父都没这待遇。
朱棣仍埋首舆图,丝毫不被孙子刚刚喊出的“种田”两字影响。朱高煦也三天两头被言官以此为借口找麻烦,听习惯了,着实不算什么。相比起来,还是舆图更吸引他的注意力。
桌案最中间一幅,正是孟清和所绘。
同兵部呈上的舆图不同,这张图十分简陋,只大致勾勒出地形,点出几个主要省府。别说州县,除了黄河长江,连湖广和广西等地的分界都十分模糊。
换成任何一个兵部郎中,绘制的舆图都要强上百倍。但是,这张图却深深吸引了朱棣的注意力,让他看得目不转睛。因为图上不只有大明,还有西南的多个番邦,北疆的瓦剌鞑靼,与辽东接壤的朝鲜,有大致轮廓的西域!
隔海有琉球,日本等岛屿。更远之处,还有一片无名的陆地。
“这便是前宋遗民所言的海外之土?”
不是永乐帝联想丰富,而是纸上赫然写着这行字。
朱棣看得认真,不时同兵部呈送的舆图做对比。
朱高煦和朱高燧找出了朱棣想要的舆图,重新站回桌案旁。
侯显让抬箱子的宦官退出暖阁,自己站到五步之外,皇帝不叫,绝对不上前。
许久,孟清和将自己知道的州府都指给了朱瞻壑,朱棣终于抬起头,道:“兴宁伯。”
“臣在。”
“此图,你是如何绘出?”
“回陛下,臣为从军即在开平卫,后为大宁镇守,曾看过北疆舆图。”
朱棣点头,镇守一方,这是必然。
如果连地形都不熟悉,如何抵御鞑子,又如何出塞作战?
“去岁,臣随大军征讨安南。在广西期间,对西南番邦和各宣慰司也有了解。”说到这里,孟清和刻意顿了顿,见朱棣神情未变,朱高煦和朱高燧脸上闪过恍然之色,才继续道,“这片海外之地,是臣早年间得知,其具体所在及大小,也只是推测,并无实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