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小道观。
能在王土之下不见佛道的靖国内残留下来。
直可谓硕果仅存,难能可贵。
尽管围墙颓圮,茅草补顶。
不知多少年没有经过修缮。
它仍然能以一枝独秀的姿态,傲立在靖国的风雨之中。
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深山老林中一道丽影。
由于所在小山被上一辈的老道士命名为方寸山。
道观也由此有了名字——方寸观。
的确,道观之内仅有方寸之地。
小到根本住不了几个人。
除却修行的主厅外,只有一间小茅草房。
丝毫无法满足道教应有的“两仪谐和,乾坤定局”。
更无“太极演化,四象并生”。
自老道士羽化升天后。
生活在方寸观中的,就只有老道士生前唯一的一个弟子。
一个看上去还不足弱冠之年的清秀小道。
小道士日日在道观内外洒扫清洗。
时而盘坐在方寸山顶的一棵老树下仰望天穹。
一日三餐皆以山中野菜泉水烹食,逍遥自在。
村里人早出耕作的时候。
时常能看见小道士坐在矮山顶、树荫下看日出东方,紫气东来。
闲来无事时,村里人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
茶余饭后谈论说。
小道士日子过得老气横秋。
俨然像是人至暮年享受生活的模样,深得老道士的遗风。
因为老道士生前就是如此庸庸碌碌,无所事事。
村里人早已司空见惯。
所以事到如今也就见怪不怪了。
村中男者日出耕作。
日晚归家。
女者家中丝织麻纺,做饭洗衣。
幼者成群,肆意玩耍。
日子如是过去,安逸平静。
宛若一潭死水,不见任何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