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杀,是流放,亦或是借着这件事直接将孙静一支打入深渊,万劫不复?
每种处置都代表着孙翊不同的态度,更会对江东将来的政治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
孙母对孙翊言道,处置孙暠不单单只是为孙暠作乱一事公布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安诸位孙氏宗亲的心。
所以这件事要尽快解决。
孙母的忧虑孙翊很明白,但他没有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反而问孙母应如何处置孙暠,孙母对孙翊说道,“吾儿,不可背上杀害血亲之名。”
见孙翊对这句话皱眉,孙母又言道,“你大兄临终前曾对吾说过,他之所以择你继位,你的能力在于其次,最主要是他深知你重情义的秉性,将来不会做出残害血亲之事。
吾也答应过你大兄,要好好看顾孙家。你大兄方才去世四个月,如果这时他在地下见到断头兄弟,他心中会是何等悲苦呀。
况且小四之父在族内拥有很强的影响力,他的诸位兄弟又有将才且身居要职,将来你的基业需要这些兄弟为你镇守,杀了他,难免会让他这一支自疑不安,这对你的统治也不利。”
孙母先用情动之,最后再说出杀了孙暠的利害关系,就是想劝孙翊不要动杀心。
听到孙母如此说,孙翊的脸上颇有动容,他对孙母言道,“三郎不会背上杀害血亲的名声的。”
孙翊如此保证,孙母才放下心来。
只要孙翊不杀孙暠,那么孙翊将孙暠流放还是关押一辈子都无关紧要。
孙母之所以主张留孙暠一命,除了孙静来求她之外,她最主要还是为了孙翊考虑。
爱护亲族是天下最大的人伦,将来巩固孙翊的地位也需要这些亲族,于公于私,杀孙暠对孙翊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
出于孙母的建议,孙翊决定明日就决断好对孙暠的处置。
至于孙母对杀孙暠一事持反对态度,孙翊有点无奈但也没办法。
对于孙暠,孙翊是动过杀心的。
一是因为孙暠是犯上作乱,这个罪十分严重,杀是最直接的办法,威慑力也很强。
二是因为孙暠这个人可能不出名,但他的两个孙子孙峻、孙綝,那可是有名的多了。后来把握孙吴政权的两大权臣,把孙权的后代玩的欲仙欲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