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得到这个消息时,全柔第一时间就想上书孙翊为张允分辩。
但他的意图却被全琮所阻。
其子全琮劝其道,“吴县之事乃是夫人所为,君侯远在庐江又岂会知晓这消息。
在此事发生之后,夫人定然也会上书给君侯。
若父亲今日上书为张东曹分辩,丹阳与庐江之距离不远,父亲之上书可能会比夫人的上书先到君侯案头。”
“君侯北巡前曾言,一切事务可报吴县,但父亲在君侯还不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率先为张东曹分辩,
违反君侯往日之命令不说,更透露出父亲不尊夫人之意。”
“君侯岂会喜之?”
“君侯不喜之下会以为父亲与张东曹私下勾连,再加上吾全氏与张氏私交甚深,君侯会以为父亲此次上书乃是为私心,并非出于公心。”
“届时父亲的意图达不到不说,反而会引起君侯对我全氏的忌惮,如此适得其反,不可为之。”
全柔听了全琮的话后,就暂时打消了为张允上书分辩的念头。
全琮是全柔长子,自小就颇有见识,全柔一向很喜欢他。
当初全柔让全琮带着数千斛粮食到吴县贩卖,结果全琮到了吴县之后竟然将粮食全部免费赈济了出去,空船回到了陵阳县。
全柔见状大怒,全琮对全柔顿首解释道,“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县之患,故便赈赡,不及启报。”
全琮的解释搔到了全柔的痒处。
全柔一向以为士大夫为自傲,他也一向十分看重士大夫,全琮的这番解释让其感到欣喜。
从此之后,全柔便对这个长子更加上心。
后来中原士大夫因为战乱避乱江东,依附全琮者有百数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