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太阳刚刚升起,距离辰时还有两刻钟。
众人在司空府外的未央大街上停了下来,意气风发、无所顾忌的盯着路口,就为了等一个蔡贞姬!
卯时刚过,已在辰时,未央大街路口处,一道瘦弱的、单薄的身影,随着冉冉升起的朝阳,一步一步,缓缓的走了过来。
蔡贞姬拖着残破的身躯,迈着艰难的脚步,在世家门阀目不转睛的挑衅中,在围观路人胆战心惊的注视中,义无反顾、毫不畏惧的走了过来。
她一抬头,便看到了眼前如此豪华的阵容。
蔡贞姬咬了咬牙,嘴角边突然浮现出阵阵冷笑。
她扬起手中的树枝,用力的往地上砸去。
轰的一声,树枝被砸了个粉碎。
老太尉定睛在蔡贞姬身上看了看,待她走到丈余处时,脸上便浮现出些许笑意,往前迎了两步,行了一个儒礼,温言说道:“蔡姑娘,长安一别,近来可好?”
蔡贞姬冷声笑道:“我现在这个样子,头破血流、遍体鳞伤,你说是好呢?还是不好?”
老太尉深吸一口气,摆出一丝歉意,说道:“故人之女,本是一家亲,却闹到今天这个地步,实在令人唏嘘感叹。蔡姑娘,若令尊在天有灵,必不愿看到今日场景。”
他不提“故人”二字,蔡贞姬还未打算与他彻底撕破脸皮。他一说到“故人之女”,说到“一家亲”,蔡贞姬心中的恨意便再也克制不住,一股脑的涌了出来。
她瞪视着在场众人,咬牙切齿的道:“我父亲蔡邕,不过是提及了董卓对他的知遇之恩,就被你们这伙奸人拿进了大狱,活活饿死在大牢里!杨赐,你有何脸面在我面前说‘故人’二字?你有何脸面跟我说‘一家亲’?”
老太尉猛的一愣,身体随之一颤。他嘴唇动了动,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身后董承哼的一声,厉声呵斥道:“你父亲蔡邕,身为汉臣,本该为大汉的江山社稷赴汤蹈火。只因受了董卓的一点小恩小惠,就忘了自古以来的千秋大义,竟在董卓伏诛后为之哭丧!这等奸佞小人,他不该死谁该死?”
蔡贞姬将目光从老太尉身上移开,转而盯着董承问道:“我父亲虽然有罪,但绝不至于死罪,更何况还是活活饿死!好,我父亲为董卓哭丧,是他有错在先,这事姑且不论。那我姐姐蔡文姬呢?她犯了什么罪?你们为什么将她掳走?那我呢?我又犯了什么罪?为什么把我送进窑子里?为什么?为什么!!!”
她一连几问,一问比一问有气势,一问比一问来的直接!来的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