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庶出去一看,“吴妈,什么事?”
吴妈双手还在围巾上摩擦,嘴上问道:“大人,关于新年挂灯笼的事情,还请您吩咐一句。咱这的习俗可能跟您那儿的不一样,你说是不是?”
元庶一想也是,便开口回应道:“吴妈,我们呢来自五湖四海,既然在酒泉安了家,那边按照酒泉的规矩来就好了。不必在意我们。”
“好的,大人。我这就去办。”吴妈匆匆的走了。
元庶望了往四周,能够看见的人都挺忙碌的,就连刚回来的小小现在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如果没有血毒一事,自己倒想带着一帮下人亲自去购置年货。
酒泉这边属于靠近边关的地方,有许多边关的士兵和一些落魄的商人因为这的那的原因留下来,最后融入了这个地方。所以,当地的春节习俗就有了许多不同地区的影子。
在进行‘扫舍’之后呢,便要去集市上购置年货了,鸡鸭鱼肉,杀猪宰羊面面俱到。当然,最开始的还要属‘清宅子’。
“清宅子“就是事先从野外选择一个小碗大的圆石头,持回家来,然后将石头洗净,放在灶火里烧红,取出后放置于一把马勺中,上面浇上半碗上好的黑醋,石头立刻咝咝作响,散发出大量石炭酸的气体。须有二至三人同时行动,一人手持火把在前引路,开房门,进各房;掌勺人紧跟其后,沿每个房间四角转一圈子,让室内弥漫炭酸烟气,出门时要在门坎上浇点醋;第三人手提灯笼紧跟掌勺人,并随手关门。三人一行,快步行走,避免石头冷却,不冒烟;最后送出大门,将石头送还原来的地方。这个做法又名曰“打醋炭“。
元庶对此倒还挺好奇的,追问了半天也没个人说出个所以然来。多是说规矩,祖上传来要的,就没然后了。
之后便是腊月二十三日,这一日为“灶神节“,亦称小年。当天,家庭主妇烙成“灶干粮“(小月饼形),天黑时献于灶神前,条件好的人家还要杀鸡献供。然后将旧灶神像取下,换上新请来的灶神像,将旧灶神像,并“灶马子“一同烧掉,送灶神赴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主人的勤劳及善行。到腊月三十(除夕)晚上,家家户户又要焚香献供,燃放爆竹迎灶神归来。同时,在新灶神像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
这一个习俗倒跟大明另一边的元庶的老家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了。
“正月初一至初四不干农活,因此正月初五早饭后,农村家家户户在门前地里点燃麦草,献供品,放爆竹,并将牛羊车马赶到现场,让牛羊吃草,人们踏火堆而过,谓之“出行“,也叫“破五“。意即这一天后就该上地劳动或外出打工、经商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大户人家以吃元宵表示庆祝,在农村则用白面蒸成“面牛“(形状比一般馒头大,内包油面、白糖等)和“面老鼠“献供。献牛意在保护牲畜,永保我大明江山。“面老鼠“则不做眼睛(称“瞎老鼠“),意为诅咒老鼠个个瞎眼,不要糟蹋粮食。正月二十三日,传说为女娲补天之日。旧时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摊煎饼献供敬神,以示补天,至今仍有这天家家都吃煎饼的习俗.....”
吴妈在那里滔滔不绝,说的元庶都愣了神。
“停,停!”元庶连忙制止了吴妈,“吴妈,咱就说到这。后面的我自己慢慢体会。”
“好的大人。难得有人能像大人一样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吴妈欣慰的说道。
元庶礼貌性的点了点头,“不过话说回来,好像咱们这对大明皇帝好像没有什么.....那个什么。”
虽然元庶说的很隐晦,不过吴妈还是听懂了。
“不瞒大人说,咱这山高皇帝远的,家里挂县令都比挂天子要来的好使。不过为什么不挂,我也说不大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