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夏晏清抢答,曲江却很给力的先开口了:“熔制玻璃不是只有融化原来,然后取出玻璃液这么简单。就像这池窑,虽然能高效产出,但内部结构复杂,初次投料是要经过内部的多道工序,才能有如今这样顺畅的出料。
相应的损耗颇多,每运行一段时间,池窑内部的耐火砖,会因不断的高温熔制玻璃液出现破损,需要定期修补。还有诸如烟道清理、引风机构的维修,这些不但要耗费时间和人工,材料和配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大约是曲江的官职与何守礼相差不很多,再加上将作大监的考评和任职,也不怎么由阁部几个辅臣左右。
所以曲江这番解释,何守礼倒是能很平静的接受,还颇为受教的点头道:“哦,怪不得各家玻璃作坊都对连续投料技术感兴趣,却没一家研制成功的,果真有不寻常之处。”
经过曲江的解释,众人大约知道池窑外观看不出什么,但内部结构是有讲究的。
接着,众人就一门心思的对池窑表示赞叹。这个一口吞下若干砂石,然后就能顺畅送出玻璃半成品的庞然大物,如果不知就里、只看表面的话,着实神奇的紧。
皇帝缓缓围着池窑看了两圈,停在据说只靠冷热交替就能自动运转的风机结构处。听着隆隆的声响,他忽然觉得,一个新的时代大约要开启了。
知道池窑技术前后内情的皇帝,对夏晏清更是多了几份赞叹。
寻常人若是有本事把玻璃做出来,接下来就是妥善经营,赚足够的银子便可。但夏氏这女子,在已经极其丰厚的玻璃收益上,还能再寻突破,把玻璃制作也推向了极致。
之前,皇帝对此也有些模糊的认识,但真正见到创造各种极致的夏晏清,却是另一番感触。
带着这样的感触,皇帝把清韵斋窑场其余作坊也逛了下来。他原本想着力见识一下的琉璃制作,在多次惊叹之后,也少了很多兴趣,只是大略看了看,赞叹一番工艺精良、琢磨细致,便也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