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邰满脸郑重,脸上似乎还带有些惶恐之色,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如同吕春秋一般坏我大秦之社稷。请陛下相信臣,相信李氏一族。
臣先祖李汜随始皇帝打天下,最后辅佐始皇帝一统九州,成就千古一帝之名。
大秦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洒着李氏一族的鲜血,臣,乃至李氏一族必当都为陛下,为大秦付出自己的力量。
待臣有一日逝去,臣保证,李氏一族定然还会有人进入朝堂,为陛下,为大秦兢兢业业,保我大秦之社稷!”
朝堂之上再次人心浮动,李邰真是好大的胆子啊,这句话无疑在告诉那些动摇的人,我保证,就算我老了,死了,李氏还会有人进入朝堂与皇帝斗争。
至于是什么职位,那还用说吗?
三代为相,何尝不可四代为相?
到时只要将皇帝架空,让皇帝当一个吉祥物即可,朝堂之上,还是他们说了算!只要他们努力追随着李氏一族,将来朝堂呼风唤雨之人,何尝不是他们呢?
不得不说,李邰说出这些话还是有些用的,原本动摇着的人心这一刻也有些平稳下来。
公孙汀雷则有些焦急,皇帝刚刚造成的一副好局面又再次被李邰所化解。
吴黎则还是保持面无表情,古井无波,好似一切都与他无关。
赢空离眼中的寒芒一闪而逝,面上笑脸相迎,似是没听出李邰的话外之音,看着李邰道:“丞相为国之贡献巨大也,朕相信,帝国在丞相,李氏一族的协助之下,定然会更加欣欣向荣!”
李邰躬身而出,道:“臣愧不敢当啊!若非陛下圣明,帝国怎么会更加强大。”
然后李邰抬头看向赢空离,道:“陛下,臣方才之言,陛下纳妃之事,不知陛下如何看?”
话题再次引了回来,这次赢空离没有回避,笑道:“此事是朕疏忽了,不知诸位臣公如何看?”
只见李邰身后一名官员踏了出来,道:“陛下,臣认为丞相所言极是也,帝国巨擘,若无后裔继承,此乃帝国之大恶也!
故臣以为,此事应及早提上日程,以安大秦臣民之心!”
话音刚落,又一人踏出,正是太尉公孙汀雷!
公孙汀雷先是纠结一番,又下定决心,道:“臣认为丞相所言有理也,陛下虽日夜辛勤,但陛下子嗣乃国之根本也!
若陛下无后,天下人心必将浮动,宗室争戈必将出现,大秦必将不稳也!
故,臣请陛下三思!”
话音刚落,御史吴黎也走了出来,道:“陛下,太尉与丞相所言极是,此事乃御史台之过失,还请陛下降罪!”
接着,满朝文武皆道:“臣请陛下三思!”
满朝文武,三公九卿,这一刻空前的团结,都站在了李邰一方。
哪怕公孙汀雷都站在了李邰一边,无他,身为帝系一脉,只有皇帝有了子嗣,他们才能站的更加坚定。
虽然皇帝还年轻,但越早有子嗣便越能安定人心,甚至会让中立的一方也向他们这方倾斜。
这对他们这些帝系一脉的人来说太过于重要!
故而,哪怕太尉公孙汀雷都站在了李邰一方,至少在这方面,他和李邰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而吴黎则是职责所在,身为御史台的人,皇帝在二十一岁还未能纳妃,后宫还空无一人,御史台却无人劝谏,这是御史台的失职!
这要说出去,身为御史台领头人的他,必将是大罪一桩!
而他们之前不开口则是因为李邰言语太过犀利,已经严重的打击到了皇帝的威严,触怒了皇帝。
他们若是在那个时候开口,难免会让皇帝猜测他们是否已经和李邰站在一系了,而且还保不准会让皇帝把怒火撒在他们的身上!
赢空离似早就料到了这副局面,笑道:“丞相也是一心为国,朕自然不会浪费丞相的一番好意!这件事便由丞相与诸公共同协商来决定吧!”
丞相李邰与满朝文武皆高呼道:“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赢空离再次笑道:“不知诸位爱卿还有事要上奏?”
朝堂之上顷刻间变得和菜市场一样,一个又一个人出来上奏,所言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然后又有一些人出来反对,朝堂之上哄哄嚷嚷,争吵不休。
龙椅之上的赢空离双眼一瞪,面带怒色,道:“够了,朝堂都变成了什么,这些事压后再议!”
说完,拂袖离去,台下众臣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高呼:“臣等有罪!”
赵陵也赶紧道:“退朝!”然后就赶紧向赢空离的方向追去。
台下的众臣又道:“臣等恭送陛下!”
早朝在这样哄嚷的情况下结束,一众大臣熙熙攘攘的离开大殿!
公孙汀雷离开之时朝身后的大殿看了一眼,这样的场景可是有几日没见了。
似乎又……回到了常态?
想着,公孙汀雷又苦笑地摇了摇头,常态?不可能不回去了,皇帝与李邰必有一输才可能回归正常。
否则,之后的每日朝堂将会如同今日一般,硝烟弥漫,帝怒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