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未到,众人如同大梦初醒,即使是程凌霄这种性子也是双目圆睁,骇然不已,不过这其中更多的是敬重,是畏惧。
“前辈送我等如此大的造化,晚辈受之有愧,还请前辈明示,若有所什么要求,晚辈定当竭力而为。”陈和与宋含章带着众人对着青衣人行了个大礼。
“你们通过了秘境考验,这是你们应得的奖励,哪有什么愧不愧的,我所想要的你们现在给不了,不过在你们走之前我想请你们回答我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没有答案,也没有对错,答不答只凭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只不过他们在我心中已经困扰我很久很久了。”青衣人看向了陈和与宋含章二人。
“前辈请问,晚辈定然尽力为您解惑。”二人识趣地站了出来。
“第一个问题!我大乾王朝富有四海,江山无限,又兼之地大物博,奇珍异宝数不胜数。然亿万生民中有修行资质可以开启仙门的人却是万中仅一。修行者的数量相对于凡人来说是十分少的,但他们却是王朝的定海神针,没有大批大批的修行者诞生,蛮族和妖族就会趁虚而入,这大好河山便会化为乌有。但若是没有凡人开采灵脉,种植粮食,王朝也不会长久。那么,修士与凡人孰为根本?”青衣人说完便闭口不言,等待着二人的回答。
过了片刻,“晚辈以为,凡人才是根本。修行之道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然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修行者都未至虚境,他们需要灵石,更需要粮食,尤其是作战的修行者,每日消耗深重,对口粮的消耗是普通人的数倍不止,若无凡人开采灵脉,开垦田地,恐怕这天下修行者一日便混乱失序,犹如离群之鸟。况且虚境修行者很难诞下子嗣,绝大多数的修行者也都耽于修行,留下子嗣之人少之又少,若无凡人中产生修行者,恐怕一万年后,这世上也就没有修行者了。”
宋含章答道。
青衣人笑而不语看向陈和。“我的看法与含章一致。不过,想法有些不同。含章的回答是实务之言,确实是从王朝整体考量,乃是正解。但却把凡人与修士分得过于分明,试想上古时期,妖族还未诞生,人族与蛮族并立,那时还没有修行者,修行者诞生之初也仅仅只是一群拥有特殊力量的人,除此之外与凡人无异,后来修士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群体有了自己的一套修炼体系,弄出来许多新东西,符箓,丹药,法术等等但这些东西也可以应用于凡人。故此,晚辈认为修士与凡人并无不同,二者不过是因禀赋不同而行不同之道,归根结底,修士与凡人同属一类,所以从大范围来说,修士也是凡人,故而晚辈说凡人才是根本。”
陈和答道。
“第二个问题!万物皆有生死时数,寿元本由天定,但修士强求生死,与天争命,修行之道,划分四大境界,由筑基至通脉为气境,通窍,玄关为元境,虚境者食气而存,断绝五谷,至于道境,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舍弃凡躯,修成法身被尊为仙人。”
“这是境界,然修行一道除了境界还有修为,你的真元多寡,运转是否自如,能否发挥出它的实际力量,甚至于法术,功法的使用也算作修为,同一境界,修为却是万千不同,甚至有低境界高修为的现象,那么,境界与修为孰为根本?”
再一次陷入了沉默,过了一刻钟,“晚辈以为修为才是根本。修行者既是与天争命,走的乃是逆修之路,正所谓‘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逆修便是从万物生死变化之间找出规律,从而反推而行,蜕凡身,修法身。所谓境界也不过是前辈修行者人为划分的,并不是天成之物,若没有修为做支撑,再高的境界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一碰便碎,一摸便散。经不起考验,于修士本身来说,修为更是其修行路上最重要的依仗。”仍是宋含章先答道。
青衣人点了点头。
“含章这回我与你的看法却是相左了。我以为境界方是修行者的根本。如今修行境界之划分乃是无数先贤亲身体证,历经磨难不知花了几代人的心血才创立而成,或许未来的修行体系还会发生改变,但如今的境界划分绝不会消失。我辈修士修行所求为何?不过逆觉体证,探究天地大道罢了,若是一味强调修为,不重境界,便是入了邪道,这样的修士力量越强,危害也就越大,没有足够的境界来制衡修为,心性不够,最终就会滋生心魔,身死道消。至于从修士个体而言,修为不足不过一时之事,若是心性有缺,境界上有了大碍,便是关乎成道之根本。故而,我说境界才是修士的根本。”陈和恭敬地答道。
青衣人眼神一亮,说道“很好!你二人的回答各有所重,并无高下。最后一个问题!陈和你刚才说修士凡人并无不同,不过行道不同,修士修行,乃是去人道,求天道。凡人生活乃是绝天道,通人道。天道无常,‘dú • lì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却又包罗万象,无所不在,没有任何存在能脱离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