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赵彻刚刚也比划了大小,他们刚刚吃的烤红薯应该就是常规大小了。
而一根藤上十几个,长成以后起码得有十斤,这一亩地这么多红薯,赵彻所说的亩产两千斤,虽然可能有些出入,估计也是相差不大。
事实上就在刚刚政哥还觉得赵彻是在吹牛逼。
不是说不信任赵彻或者怎么样。
实在是在这个时代,亩产两千斤太超出常人的理解了。
这年头哪怕是极度重视耕种的大秦,良田亩产量平均也就两百斤左右。
按照一夫百亩的制度计算,一个秦朝百姓能够贡献的粮食大概是两万斤。
听起来很多......
然而这只是理想情况。
两万斤粮食还要考虑到天气,而且这一夫百亩是良中下田都有,所以实际上一个百姓能够贡献的粮食产量也就一万五千斤左右。
正是因为重视农业,所以才了解农业。
政哥可以说是七国所有君王中最了解农业的君王。
或者说大秦君主是七国中最了解农业的君主比较合适。
正因为了解,所以政哥才知道粮食生产的困难。
也正因如此,赵彻一开始说亩产两千斤的时候,政哥就以为赵彻在吹牛逼。
毕竟是一种从来没见过的作物,政哥只以为亩产可能会比普通粮食多,要不然赵彻不至于夸下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