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局已经很明显,袁术在节节败退,而在袁术败退之际,能不能占据寿春这个战略要地,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除了成军之外,曹军也把手伸到了寿春境内,与孙策之间发动大战。
而作为发展中的刘备,似乎对寿春不大感冒,没有参与几大军团的争夺。当然其主要的原因是不想与江东交恶。
按照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是要与孙策交好,所以,他一直没有明着直接参与,但是会暗中帮助孙策。
当然这这些在遇到诸葛亮之前,陶云就说过,一定要与江东交好,曹操北方称雄之势已成,要联合一起抗曹。
在广袤无垠的中国战场之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中国历史的车轮,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推动,可以阻挡,但是没有办法让其停下来。
即便是陶云,也无能为力,他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去保护好自己在意的人,让他们在乱世可以过的舒坦一点,除此之外,也不能再做其他的了。
在中国战场上,新城不过就是一颗小旗子,而刘备目前连自己的地盘都没有,皇叔只是一个名号,连具体官职都没有。
而以陶云为首小预备队是没有正式编制的,甚至连个名称番号都没有。即便是刘表的客将,理论上讲,他们是游离刘表军队之外的游牧系列。
可能连敌方将领都不知道有陶云这么一号人物存在,可是谁能想到就是陶云,竟然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战斗打响前,陶云并没有一开始就发动进攻,而是在距离新城还有五百公里的时候就抽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将县城四个门,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全部部满了陷马坑,绊马索,因为是提前行动,直到夏侯尚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作战的时候,陶云喜欢独断转行,表现的极为强制,军事民主在他的字典里面根本就没有这个词,仗打完了,战斗结束了,要怎么民主都行,可是一旦进入战场,就只有一个指挥官,就是他自己。
东一个主意,西一个建议的,在他行军过程中基本不存在,全团似乎只存在一个声音,老子是校尉,就得听老子的。
进入战场之后,他就开始分配任务,先挑几个兄弟,前去赚开城门,若是被识破了,就强攻,外面弄出了那么大的动静,用脚趾头想想,他们也不会认为这是逃回来的曹军。弓箭手火力压制,全体人员,分为四个进攻小组,接连不断的四个方向进攻。破开城门之后,先不要纵深插入,而是沿着城墙,把四个城门都打开。
放大部队进城,然后最后在围歼敌人。其他三人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攻城,军师审配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校尉,我觉得我们应该主攻一个方向,其他三个方向佯攻,这样可以迷惑他们,让他们找不到我们的主力,还可以集中兵力,减少伤亡。”
陶云毫不客气的打断了他的意见:“是啊,我们打的就是出其不意,我们想得到的,曹军一定也想得到,所以了,我们所性倾其兵力,四个方向全部进攻,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一定不敢全军出动,想要寻找我们的主力军,每个方向都是主力军,让他们摸不准我们的方向。牵着曹军的鼻子走,他们总会出现失误的时候。执行命令吧。”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在距离城门还有五十里的时候,城楼上的曹军已经开始射箭,就在南门打响的瞬间,四个城门都有部队冲了过去。
夏侯尚,疑惑地不解的看着四个城门的士兵同时发动了袭击,万分不解的开口问道:“我们的敌军这是在做什么?不应该三佯一攻吗?怎么四个门都是主力部队?”
“云梯,井栏给我上,对敌人的弓箭手进行火力压制,”一支支云梯被搭在城墙之上,士兵踩着云梯开始潘登,还没有上去,云梯就被人推了下去。惨叫一声,跌落城下,非死即伤。
“不好了,我们的箭矢不多了!”夏侯尚愤怒的咆哮道:“怎么会没有箭矢,你们是怎么射的?几千只箭矢仅仅只夺去了数百人的性命!”“上油锅,开水,滚木,不惜给我守住,援军一定会来的。”
不得不说陶云他们是幸运的,因为这里久无战事,战备都十分松懈,很多箭矢已经生锈,弓簧都是松的,根本就射不远,有的甚至已经锈迹斑斑,拉不开弓。楼上好多人被兵器给坑了,而且很多人因为第一次上战场,本身就怯场,而陶云带领的是一直跟随他的老军,对于战场的一切早就司空见惯。
此时有一名士兵倒了下去,立刻有士兵替补上去,继续抗着冲木朝着城门冲了过去,中间的受伤较少,前方和后方的人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