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可能背了?”赵佶挑了挑眉头说道。
赵桓急忙点了点头,说道:“会背了。”
说着,也不等赵佶开口,便摇头晃脑地背诵道: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
“嗯,行,背得不错。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赵佶赞许地点着头说道。
“知道。”赵桓急忙说道,“这说的是为君之道,当施行仁政,仁者爱人……”
赵佶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不错,说得很好!”
“这些学问,桓儿不仅要会背,还要用心记,以后桓儿做了人君,更要以此为标准,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仁者爱人的好君主,知道吗?”
“是,父皇。父皇教诲,儿臣谨记。”
“嗯。”赵佶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才又说道:“桓儿,想不想出宫去啊?”
赵桓一听,顿时愣了一下,旋即摇头说道:“不想。”
心里却在说道:坏了,便宜老爸真的知道自己微服出宫的事情了。
“不想?”
“为何?”
赵佶诧异地瞧着赵桓,旋即便又忍不住轻笑了起来,说道:“桓儿,你老实告诉父皇,你是不想啊,还是不敢?”
“回父皇,儿臣不敢。”
“哈哈,那就还是想出宫去嘛!”
“行,那父皇今天就带你出宫去,见个好玩的东西。”
“父皇,什么好玩的,竟然传到父皇耳中了?”赵桓有些奇怪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