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回到宋朝当皇帝> 第111章 咏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章 咏诗(1 / 3)

第111章咏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二十年!”

赵佶失声读了出来,然后瞪大了眼睛,瞪着赵桓,惊讶地说道:“这,这是你写的!”

“回,回父皇,这是儿臣读书时,偶有所感,写下的。”

“儿臣狂妄了,还请父皇责罚!”

赵桓小心翼翼地说道。

赵佶摇了摇头,说道:“不,你是我大宋储君,说什么样的话,都不会狂妄!”

“而且,你写得很好,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大宋能有今日之富庶,正是靠了这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才换来了今日的富庶!”

说着,赵佶瞧了赵桓一眼后,又翻过了一页,却见那一页纸上写着: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读了一遍,赵佶又忍不住叫了一声“好”,脱口说道:“好,好一个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桓儿,你观察的很仔细,这是什么时候写的?”

“回父皇,这是前两年初夏,儿臣随父皇去青城(东京城外的一处行宫)时,偶然看见的一汪小池,偶有所感,写下的。”

“嗯,不错,写得很好,很生动。”

赵桓赞同地点着头,又翻了一页,然后便看见了《观书有感》,瞧了一眼,便又忍不住读了出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好,好一个‘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桓儿,这都是你观书时的感想?”

“是的,父皇!”赵桓急忙躬身应道。

“嗯,不错,不错!很不错!”

赵佶不停地点着头,瞧向赵桓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

诗词集很厚,但上面写着字的页数,却并不多,不过也有十几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