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自然看不出李太后对张居正态度的变化。更不能将答应晋升武清侯作为判断李太后对张居正态度变化的依据。
由此,人们只能勉强这样理解:当初不答应晋升武清侯,只是碍于张居正的面子。张居正一离开京城,顺理成章就给办了。
至于为何将王伟的晋升完全寄托在一个尚未出生的孩子身上,那或许只能说明李太后求孙心切。
然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后,又有官员很不甘心。
毕竟,没有摸清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态度,那些个当官儿的心里终究感到难安。
……
冯保从乾清宫出来,欲往司礼监去,走到西边的砖道上,忽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说话。
他轻轻走过去,见是御膳房的司膳太监孙大龙,正和一名身穿六品鹭鸶补服的官员站在砖道旁边高一声低一声地唠嗑子。
冯保沉着脸,冲孙大龙没好气地斥道:“瞧你这厮,越发地没有规矩了,大白天不去好好做事,跑这儿来瞎鸡ji巴扯淡。”
孙大龙一方面害怕冯保,一方面受了委屈似的,连忙解释道:“老祖宗,恭妃娘娘这几日胃口不好,昨天想着要吃醪糟蛋,小的做了一碗送过去,她尝了一口就放下筷子不吃,说不是那个味儿,要小的再做。”
说起王恭妃,冯保精神陡然一振。他既感兴趣,又多留了一个心眼儿,所以竖起耳朵,静心聆听。
孙大龙接着道:“恭妃娘娘说不是那个味儿,小的也不敢多问,她想吃的醪糟蛋究竟是什么味儿呢?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忽然有人提醒说,恭妃娘娘是苏州人,让咱去找苏州人打听苏州醪糟蛋的做法,小的一想,这还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小的生在北方,自入宫以来每日围着灶台转,哪里认得什么苏州人?亏得早上碰到大公公秉笔太监爷张鲸,他告诉小的,六科廊的这位柳大人是苏州人,小的便寻他来了。”
冯保点了点头,想着王恭妃临产期将近,这时候李太后重心偏移,当然会对她呵护有加。
因此,冯保相信孙大龙说的是真话。他眯眼儿一笑:“哦,原来你是来拜师的,那请教完过后,你赶紧回去做一碗送给恭妃娘娘,如果合了她的胃口,本监让太后娘娘重重有赏给你。”
“小的遵命,多谢老祖宗!”孙大龙一溜烟地跑了。
内廷二十四监局里的太监,一般称冯保为“冯大公公”,也有叫他“冯老公公”的,或“老祖宗”。
望着孙大龙离去的背影,冯保偷偷地一笑,然后瞧了一眼还没离开的六科廊官员。
“你是六科廊的?”冯保问道。
“嗯,卑职在礼科供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