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1037章 大明的文官与武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7章 大明的文官与武将(1 / 4)

朱翊镠为什么要单独拎出退伍军人分配田地的事儿呢?

他可是有用意的。

这还得从朝廷维持军队的供养问题说起,而这个问题又牵涉到明朝治军的方针以及治军的风气等。

当然不是一个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问题,更遑论解决了。

都知道明朝文官的地位很高,而武官处处受到文官以及朝廷的压迫。

整个大明一朝,武官最为出名的当属戚继光了。

然而如果没有朱翊镠的介入,戚继光几年之后就会离开人间,按照阴历计算应该是万历十五年十二月。

说出来让人难以置信,戚继光如此声誉与地位,死时朝廷的正式档案中竟没有提到这件事,而万历皇帝听到这个消息是从东厂的人口中得知。

可以说,戚继光是大明最有才能的将领之一(之一其实可以去掉),被罢黜三年后仍不能见谅于万历皇帝。

原因何在?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戚继光与张居正的密切关系,但另一方面也是整个大明王朝,尤其是永乐朝后武将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

武将的地位很低很低,所以不到用时或者失去价值时根本不被重视。

凭良心说,纵观大明一朝所有武将的经历,戚继光的待遇还算不错了。

他的谢世,纵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荣哀,可在他生前所受到的重视,仍然超过了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将领。

信手拈来举几个例子。

比如他的朋友,也是一代名将俞大猷,屡被参劾,壮志难酬;

卢镗,先被拘禁,后遭斥革;

汤克宽,被拘释放,命令他戴罪立功,最后在塞外为国捐躯;

胡守仁,王如龙,朱钰等将领,都曾是戚继光部下悍将,为大明立过汗马功劳,却都受到革职或戍边的处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