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泽皱起了眉头来,问道:“如今的兵力是怎么分配的?”
葛阳看了看韩林,韩林只得起身道:“陛下,之前为臣也与葛大人作过统计,咱们大赵所有的禁军与厢军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万人。其中禁军只有六十万人,北伐时五十万兵中,三十万为禁军,二十万为厢军,只是北伐败退,兵力损失达到了十万,其中禁军损失便有五万之众!”
葛阳接口道:“如今,北地正在大战,吴王手中的兵力只有三十万,其中禁军二十万,厢军十万。晋王手中二十万兵,其中禁军十五万,厢军五万,另外,倒是还有两支未成的军,晋阳军与雁门军,合在一起也有十万人,只是这十万人可是北汉降卒,顶多算是厢军!”
“其他方向上呢?”宋泽问道。
如果不把晋阳军和雁门军算进去,等于大赵是有一半多的军力来对付契丹的攻击了。
韩林道:“蜀中有兵力十万,其中五万为禁军,五万为厢军;湖广十万兵,亦是五万禁军,五万厢军;陕西二十万兵,十万禁军,十万厢军,此时正在与西夏接战,胜负难料!另外,在东南方向上,还有当初吴王所建立的十万水军,如今与明州残匪作战的,就是林武所领的那十万水军!”
宋泽低头算了一下,又问道:“那还有十万的禁军呢?”
葛阳道:“还有十万禁军都在京城附近驻防!”
的确,对于地处在一马平川中的开封城来说,如果没有大量的军队护卫,这就是一座没有设防的空城。
宋泽紧紧地皱起了眉头来,不快地道:“照你们这么说,这仗可就没得打了?”
葛阳和韩林对视了一眼,韩林道:“打还是可以打的,只是要想同时应战,的确有些困难!若是一面打,一面防,或许还有些胜算!”
太子道:“那就一面打,一面防!西北以二十万军对西夏采取守势,北地和雁门方向上,既然契丹人聚集五十万兵马,我们在这里也有五十万兵马,那就跟他们一决胜负,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葛阳和韩林面面相觑,两个人都不吭声了。
宋泽转头看向欧阳准,问道:“爱卿以为如何?”
欧阳准发出一声苦笑来,道:“太子的想法不错,以最有限的兵力来换取最有利的局面!只是,你们只核算了兵力的多寡,却不知道如今府库中几乎要见底了!不管是西北,还是北地,又或者蜀中,广南,打仗都是要钱、要粮的!北伐之战已经耗损了太多的钱粮,而无论是在西北跟西夏打仗,还是在北地与契丹人对战,只怕不会是一两个月就能够解决的事情,肯定会是一场持久战,而蜀地与江南都是赋税、粮食的主要来源,这两地一乱,我们根本就没有后继的能力!”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愕然。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一时间,众人都默然无语起来。
沉默了片刻,宋泽问道:“若是只支持一场大战呢?”
欧阳准道:“若是只支持一场大战,也不能拖得太久,在一年以内,或许还能够承受!”
宋泽道:“那就与一方讲和,另一方交战,大家看看如何?”
太子道:“父皇虽然所说不错,但是不知道应该与哪个讲和,与哪个交战呢?”
宋泽稍用沉吟,道:“我们与契丹已然撕破了脸皮,再要讲和只怕不易!还是与西夏李元讲和吧!他不是要dú • lì建国吗?那我们就封他为夏皇好了!”
欧阳准却摇起了头来。
“欧阳爱卿觉得哪里不妥吗?”
欧阳准道:“为臣以为恰恰相反,与契丹人交战,我们毫无胜算可言,想要在一年内取得全胜,那也是很难实现的!面对西夏则不然。西夏毕竟国小人少,力量薄弱,只要我们战术得当,将其击败,也并非是难事!再说,若是我们纵容西夏建国,那么势必会令其他的蕃属视之效仿,到时黔中要割据、广南要割据,建闽要割据,我们便只能随处扑火,疲于奔命了!”
太子道:“宰相大人虽然想得好,与契丹人如何讲和?就算是我们愿意,他们愿意吗?”
欧阳准却轻轻地吐出了两个字来:“和亲!”
大家蓦然一愣,我也马上明白了什么,却恨不能上去将这个老家伙痛打一顿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