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将军令> 第九章废储(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废储(二)(2 / 2)

只不过,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宋宗辉与宋泽斗,根本是以卵击石,以下犯上。只要宋泽指说宋宗辉谋反,没有人能够替他作任何辩解。

宋泽之所以还没有下达讨伐宋宗辉的诏令,也是有苦难言的。毕竟此时,朝中根本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能够统兵入蜀。再说,此时的大赵,也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可以调往西南。

宋宗辉也是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虽然实际上是占据蜀中,不听宋泽的诏令,但是却不断地派人往京城陈情,一面向宋泽自承错误写认罪书,一面又高谈为国尽忠事宜。

毕竟此时西南的烽火并未尽熄,除了还有些叛乱的残余未清之外,大理国又无端地挑衅,陈兵在边境,大有趁火打劫之态。

介于这种局势,宋泽虽然对宋宗辉万分痛恨,还是十分理智地强忍着怒火,没有再作出过激的事情来。

其实对于宋泽来说,只要宋宗辉不自立为皇,依然奉自己为君,一切都还是有商量的余地的。

当然,朝中上下,以及各府各路,对宋宗辉的口诛笔伐是在所难免的。在皇权至上,父权唯大的时代里,哪怕儿子有半点儿的反抗,都会被说成是不孝,这就是忤逆。

在这一时刻,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宋宗辉竟然有了一丝的同情,他从万人瞩目的储位太子,一落千丈成为了万人唾骂的忤逆叛子,其中的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一直到入冬时节,这场天下人共睹的父子之争才喧嚣尘落,渐渐淡出人们的谈资。

并不是因为宋宗辉过于低调,也不是因为宋泽真得已然火消气解,而是因为此时的宋泽已然到了卧榻不起的地步,随时都有驾崩的危险。

尽管太医无数次地提醒宋泽不要动气,也不要行房,但是身为帝王的他,还是不自觉地将太医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不仅动了气,而且行了房。所以,原本保证宋泽能够最少活个三五年的太医,此时也没了主张,私下里告诉着刘公公,只怕皇上时日无多了。

但是,对于宋泽来说,当然还不愿意死,他定然也是想到了,却不愿意承认。

所以,在他卧病的时候,做出来的事便令人哭笑不得。

以宰相欧阳准为首的百官们,不得不为宋泽的身后事早作打算,在太子宋宗辉被废之后,他们曾不止一次地上奏过宋泽关于再立太子的事情,但是回回都被宋泽以巴不得他早死为由,把百官们痛骂一顿,甚至将为首的宰相欧阳准贬往了陈州,只是在他病重期间,又将其诏回,重新执掌宰相之位。

一听说皇上病倒在床后,吴王宋宗原便连忙赶回到京城,还没有回自己的吴王府,便先赶往皇宫去侍候宋泽。

哪知道宋泽醒来之后,当看到吴王立在身边之时,又是破口大骂,他认为这个儿子之所以没有得到他的诏令就跑回来,为的也是夺位,也是巴不得他早死。

宋宗原被骂的狗血喷头,却不敢顶半句嘴,最终还是被宋泽又赶回了金陵,并且宋泽向他发了死令,除非把明州彻底铲平,否则就不要回京。

倒是一直没有回来的晋王,三天两头的派人来向宋泽请安,双带着些贡品问候,深得宋泽的喜欢。

我想,晋王宋宗嗣的所作所为,分明是姜绍锋的教诲,否则,以他那般没心没肺,连自己的王妃和儿子都不过问,又怎么会去想到过问父皇呢?

欧阳准重回中枢之后,也变得小心了许多,在几次探问中,他还是委婉地说出了百官的担心。

宋泽有时糊涂,有时却也清醒,他告诉着欧阳准,若果他真得驾鹤西去,那么皇位可以在吴王宋宗原和晋王宋宗嗣之间选择,他之所以到此时还无法下定立谁为储的主要原因是,这两个人立谁都不合适。

若立了吴王,那么宋宗辉肯定会反,因为宋宗辉一直认为,他的太子之位之所以被废,完全是吴王阴谋的结果。

若是立了晋王,只怕吴王不服,而且如今朝中的吴王势力很盛,那将又是一场内乱。

对于这两个王爷,欧阳准还是倾向于吴王,相对来说,吴王要比晋王靠谱得多。

最终,宋泽还是听从了欧阳准的建议,写下遗诏立吴王为储,但是他又跟欧阳准商定,这份遗诏先存放在养心殿,并不对外宣布,一来是为了稳定宋宗辉的心,不令他过早的起来造反;二来他还是报着一线的希望,说不定他还能够起死回生,病情好转来,再多活几年呢!

但是,宋泽与欧阳准的秘谈,却没有逃过刘公公的耳朵。

刘贤一直以为我是吴王宋宗原的人,所以在第一时间,便通过还在宿卫军中当值的吕子京,给我带了一封信。他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希望将来在新皇登位的时候,还能够得到新皇的青睐,最少不要把他当成旧势力铲除掉。

在得到了刘公公的传信之后,我又通过宇文商,马上把这个消息传到了吴王府。

我之所以要这样,就是为了稳住宋宗原的心,让他在宋泽临死之前,安心等候,不令其在京中四处活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