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何不知道的是,陈谦提的这个所谓学田,那是大有来头的。
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之久,自汉代以来便大兴教育。
但是教育的经费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尤其是地方教育的发展。
后来一直到了宋仁宗之时,才出现了这种学田制度。
用来供给地方学校的开支用度,并且从此以后成为了定例。
这是一个得到了验证的成熟制度,陈谦之前想到学校的时候,便立刻想到了这个。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最终定下了方案。
陈谦离开董家之后,立刻便去到县衙,找到了县令郑汲,寻求他的支持。
进县衙之时,刚好与魏通打了个照面。
陈谦是有礼貌的打了个招呼,但对方却理都没理。
如果不是已经得到了王重提点的话,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但现在他是明白了,所以,压根也就不在意。
就在前两天,整个高柳县的吏员,基本上都经过了一番调整。
并不单单只是其他四乡的啬夫。
从这一点来看,郑汲这一次的手笔比较大。
据说,魏通这一次是伤筋动骨了,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如今,他在县里尤其是县衙之中说话,也没有那么管用了。
当然,这对于陈谦来说是一件好事。
毕竟,这就意味着自己要办什么事情,都将会更加容易一些。
很快,他便见到了郑汲。
此时的郑汲与当初相比,可谓是判若两人了。
毕竟,如今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县令,手中有权力在,整个人都容光焕发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