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说:只守山海关,可以节约辽饷,缓解明朝巨大的财政压力。
话说钱重要,还是命重要?钱没了,还可以裱糊个几年,从别的地方想辙。命没了,那明朝就真没了。这是个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的区分吧?
不要以为山海关真的会牢不可破。假设辽西走廊全部放弃,螨清兵前后夹击山海关,没有战略缓冲,真的守得住?
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传六:(天聪)七年,(黄台极)诏问征明与朝鲜、察哈尔三者何先,(豪格)疏言:一出宁远,一出旧道,夹攻山海关,不得,则屯兵招谕流贼,驻师通州,待其懈而击之。八月,略山海关。
不要以为螨清开国的诸贝勒都是军事白痴。正面攻不下,他不会绕到你后面捅你吗?而山海关能不能被绕后?崇祯二年的战事就表明,这不是个事。
同理,宁锦防线能不能绕后?能啊,宁锦防线的背后就是山海关。你绕到后面攻山海关!后面有两百里的辽西走廊的人力、物资作为支撑。
王在晋辩解道:“可以在永平设重兵驻守为第二道防线。”
李邦华只觉得这句话满是槽点。那为什么不以宁锦为第一道防线,山海关为第二道防线呢?白白放弃辽西走廊的土地,这是个什么脑子?
崇祯懒得再和王在晋废话,道:“此番奏对,玉绳(周延儒),你在邸报上登出来,天下人、青史自有评说。朕用孙先生之策。王在晋,你出去吧!回头去学习班报到。”
他是真搞不懂。历史用铁的事实证明,宁锦防线的坚固。见证了孙承宗、袁崇焕在天启末年的功绩!是他们挡住了建奴的步伐!为何王在晋这种只提了一个纸面方案的人,这样的货色,就叫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不应该是错的。
王在晋心中愤然,但无可奈何,“臣遵旨。”
温体仁对他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