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已经一无所有,哪里还养得起侍婢,赵同便与孙媚商议两人日后的前程。
孙媚比赵同还大三岁,如此青春妙龄,若是被发卖出去,恐怕不能去什么好地方。
于是她便央求赵同把她留在身边,任劳任怨,别无所求。
赵同心想,他只有孙媚这一个亲近人了,若是孙媚也离开,他在这世上便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那样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呢?
于是他便把孙媚留了下来,两个人相依为命。
赵同为了养活自己和孙媚,弃笔从戎,去承州参军谋生,拿着微薄的口粮,养活了两个人。
又过了两年,赵同十八岁的时候,沈惟良找上门来了,为了他和沈方人的婚事。
沈惟良并没有因为赵家落败了便看不起赵同,相反,他认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失怙的孩子更懂得照顾人。
所以他没有悔婚,而是依照婚约把女儿沈方人嫁给了赵同。
亏得赵永清早早地就给赵同定了亲,不然以赵家如今的光景,赵同哪里还娶得上官家之女?
赵同把赵永清的牌位擦得锃亮,还特意花了大钱给他上了三牲供奉,并且烧了高香,感谢他当年的明智之举。
谁知当赵同满面喜气地从堂屋出来的时候,却看见孙媚在院子里哭得好不伤心。
赵同赶忙上前关切:“再过得两个月便迎主母进门,如此大好日子,你哭什么?”
孙媚抽抽噎噎地道:“我本是蒲柳之姿,依附于公子,才能存活于世。”
“若是主母进门,难道能像公子这般菩萨心肠,容得下我吃闲饭?只怕主母进门之日,就是我葬身鱼腹之时。”
赵同大惊:“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岳父不嫌弃我家贫,把爱女嫁与我,想那沈女公子也定是通情达理之人,怎么会对你不好?”
孙媚道:“公子是沈主簿的佳婿,又是沈女公子的新郎,他们当然会对你好,我却是他们什么人,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对我好?”
听孙媚如此一说,赵同也觉得若是他成了亲,孙媚定会孤苦一人。
想起父亲和母亲去世的时候,他也是如此孤苦彷徨,无所依靠,推己及人,便心生不忍。
赵同问孙媚日后有什么打算,或者由他出面给她找一户人家嫁了,也是一个归宿。
孙媚心想,以赵家如今的家境,哪里能给她找到好人家?
倒是未来的主母,那可是官家之女,带来的嫁妆肯定不菲,而且赵同有了当官的岳丈相助,将来自有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