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是方茂。”
“我也觉得是他,方茂可是魏相门生,当年受过魏相教导呢。”
“真的?”
“虽说只有一次,但那可是魏相啊。”很多学子羡慕,“听说魏相还赞赏过呢。”
“柳元德呢?”
“他们一起的,不过方茂最擅作策,柳元德擅长作论,这场榜首十有bā • jiǔ是方茂。”
“很久前他们便是公认的解元热门,只是没想到前两场多个变数,但后两场可是他们最擅长的。”
“我见过他们的策论,精彩的很……”
人们随便议论着,很多人潜意识也不愿相信有人全能,同样是考生,他们不能差太多吧。
这门差这个人,那门差那个人,相对好像就好很多,至少大家都有弱项,哪怕人家弱项也很强。
与此同时,考官们也出现了争执。
“好,好,很有见地。”中年人拿着一张试卷,大为赞赏。
“好什么好,有些还行,有些都写的什么,毫无文采。”
“王大人,这你就不对了,这场是考作策,实际运用,并非华而不实的言语。”
“那也不能如此胡来,反正我不赞同此卷榜首。”
“我看看。”
“说的好啊,就是这……是一个人写的吗。”
“看一些习惯用词,应该是的。”田老也苦笑,这份试卷太个性,有文笔犀利的,又有直白随便的,那些策略观点又很新颖,有两个他懂的,觉得非常可用。
其余不太懂的,看中年人支持的态度,应该也是可用。
这是个怎样的人呢。
赤子之心,洒脱随性?这可是科举,能认真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