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第121章 大朝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大朝会(2 / 2)

乾清宫里,朱由检又吃了些点心后,这才又对王承恩说道:“行了,让他们撤下去吧。”

“是,陛下。”王承恩急忙躬身应道,招了招手,几个宫女太监上前了几步,将桌上剩下的点心,盘盏等,全都撤了下去。

而朱由检却已经在王承恩的服侍下,换上了一套大朝服,往皇极殿赶去。

虽然不是平常的朔望大朝会,但这却是朱由检继承大明皇位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也是第一次登御皇极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第一次大朝会嘛,自然也要搞得正式点,隆重一点了,当然,也是绝对不能马虎的。

在王承恩的引领下,在两队太监宫娥的翼卫下,朱由检很快便来到了皇极殿后殿,王承恩却已经先一步,穿过皇极殿后殿,走到龙椅旁边的御阶下,朗声喝道:“皇上驾到,百官跪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在内阁首辅黄立极和英国公张维贤的带领下,一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朱由检在文武百官山呼万岁的呼喊声中,登上了御阶,在龙椅上坐了下来,抬手说道:“众卿免礼,平身。”

“谢皇上。”文武百官再次行礼后,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分文武两班,站立在了各自的位子上。

像这种礼仪性质的大朝会,通常不会有太多太复杂的军政事务要处理,真正需要处理的具体事务,通常都是先由六部各自处理,给出处理意见,再上呈内阁,内阁出具票拟后,再呈递司礼监,由司礼监批红之后,再呈递给皇帝处理。

这是之前,大明朝的皇帝,处理一般政务的流程,而且绝大多数军政要务,也都是这样处理的。

只有一些十分紧要的军国大事,需要皇帝亲自拿主意,或者在皇帝也没法做出决定的时候,还会召集内阁辅臣和司礼监的管事太监,一起商量后决定,由皇帝独断专行的时候,其实还是比较少的。

而这种礼仪性质的大朝会,一般都是颁布法令法典,明发诏书,或者向满朝文武通报一些比较重要的,需要他们知道的事情。

而且,就算这些在大朝会上上奏皇上的条陈、奏疏,其实处理意见和结果,也早就已经是商量好了的,在大朝会上上奏,也不过是走一下流程而已!

这一次的大朝会,同样也是如此,在大朝会上,朱由检先是处理了几个早就已经在此之前,就跟内阁和六部商量好了处理意见的奏章。

随后,朱由检又颁布了几份圣旨,免去之前地方上通报,受灾比较严重的几个县府的赋税等等,然后又通令嘉奖了几个在继位大典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文武大臣。

比如内阁首辅黄立极,总督京营戎政、英国公张维贤,礼部司礼官赵明亮,还有羽林卫千户王辅臣以及他所统领的整个千人队,当然还有内库总管太监张彝宪,内官王承恩了!

这些都是在继位大典上,忙前忙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有功之士,负责统筹和主持整个继位大典的。

在继位大典上,朱由检对文武百官的封赏,那是皇恩浩荡,雨露均沾,人人都有份,但是现在这份封赏,则是论功行赏,只有有功之士,才能受到的封赏了。

处理了这些事后,本来,这一次的大朝会,就应该算是完事了,刚刚被晋封为乾清宫副总管太监,勉强可以被人称一声“王大珰”的王承恩,如同每次散朝时一样,上前一步,甩了一下手上的拂尘,朗声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本来,这句话之后,等上一小会儿,王承恩就可以宣布“退朝”了,可没想到,他话音刚落,文臣班列中,靠后部分的一个青衣小官,却站了出来,跪倒在地,双手举着笏板,朗声说道:

“臣,都察院御史杨维垣,有本上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