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月下旬,朱由检正式继承大明皇位,看到白水民变的奏章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二十天的时间了,朱由检却再没有看到哪怕是任何一份跟白水民变有关的奏章。
来自于陕西的奏章倒是有,而且不少,但绝大多数,却都是上报某地某县,多少天没下雨了,地里干涸,甚至河水断流,又或者是某地天灾人祸等等。
当然,其中也还有一些‘好消息’,比如某地魏忠贤的生祠显神,快要饿毙于道的乞丐,在魏祠中过了一夜,第二天突然变得生龙活虎,精神抖擞起来!
又比如某地祈雨,其余的地方到处都没有下雨,甚至连朵云彩都没有,但偏生在魏忠贤的生祠周围,却天降甘霖,缓解了旱情,挽救了地里的庄稼,等等等等。
此外还有什么天降祥瑞,麦生双穗等等等等,所谓的好消息!
对于这样的奏章,朱由检完全是嗤之以鼻,半点儿也不相信的,就连奏章,也都是直接扔进了垃圾桶,连看完的心情都没有!
所有的来自于陕西的奏章中,朱由检就没有看见任何一份跟白水民变有关的奏章,就好像白水县的王二和种光道压根儿就不存在似的。
可是,朱由检心里却比谁都清楚,陕西的民变,并没有因为陕西各地没有上报,而自然消失,相反,甚至很有可能,因为陕西巡抚刘诏和各级官吏的故意隐瞒,而导致民变愈演愈烈!
欺上不瞒下,从来都是官场的潜规则之一,另外那个位面时空是这样,在这个位面时空中,同样也是这样。
只要事情被捂住了,没有捅出来,自然也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了!可一旦事情被捅出来的时候,那肯定就是已经捂不住盖子,或者事情已经严重到没法挽救的地步了!
朱由检可不希望陕西白水的民变,也是这种情况!
翻看了所有奏章和条陈,没有发现跟陕西民变有关的奏章后,朱由检心中反而更加担心了。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朱由检这才对身边的小顺子说道:“小顺子,你马上去趟文渊阁,问问内阁,有没有陕西民变的奏章,如果有的话,全部拿来,朕要过目。”
小顺子急忙躬身应道:“是。”躬着身子退后了几步,这才疾步往乾清宫外走去。
文渊阁是内阁日常办公的地点,就在紫禁城内,通常情况下,就算内阁辅臣没有全部在文渊阁,文渊阁中也会有内阁辅臣值守。
按照大明朝一直以来的惯例,甚至就算是到了晚上,文渊阁中,也会安排内阁辅臣值守,以备皇帝咨询紧急突发的情况。
但是在嘉靖和天启朝的时候,内阁辅臣的地位,渐渐被司礼监的太监取代,司礼监成了内廷枢府,司礼监掌印、秉笔等大貂珰,成为了可以比肩外廷首辅的内相。
紫禁城内内阁辅臣值守的情况,自然也就被司礼监所取代,到天启朝的时候,甚至完全废止,天启皇帝有什么突发事情,也都不再招内阁辅臣咨询,而是直接问司礼监的内官了!
内阁辅臣晚上在紫禁城值守的惯例,朱由检继位之后,也还没有恢复,但这个时候,才刚刚入夜,紫禁城也还没落锁,内阁辅臣多半也还在文渊阁中,还没下值。
毕竟,这可是朱由检离开紫禁城将近十天后,返回紫禁城的第一天,光是送到乾清宫御前的奏章和条陈,就将近上百份!
这样多的奏章和条陈,谁知道皇帝看到后,会不会召集内阁辅臣御前议事?若是皇帝召集内阁辅臣御前议事,自己又偏偏没有在场,在皇帝面前丢了印象分不说,更主要的是,还丢了参预朝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