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第234章 万年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4章 万年台(3 / 4)

而且,从徐光启的描述来看,他嘴里所说的万年台,那还是掩体式,或者说半地下式的炮台呢,炮台下面竟然还有储存粮草dàn • yào,甚至驻兵的地方,甚至就连生活用水,徐光启都已经考虑到了!

若是按照徐光启所说,在辽东前线,布置一条由炮台掩体工事构建而成的防线,辽东鞑子还能够入关吗?

嗯,在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的历史上,曾经有一条特别有名的防线,叫做马其诺防线!绵延数百公里,耗资数十亿,几乎将整个国境线,都用这道防线给半包围了起来,以防备敌军。

只不过,最终,这条防线却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防线所面对的最主要的敌军,利用装甲车辆的高速机动性,直接绕过了防线,从防线左侧穿插,绕到了防线后方,从而让整条防线,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条防线,可谓是劳民伤财,却又徒劳无功的典范,甚至包括主持修建这条防线的法兰西共和国的陆军部长,都因之而成为了整个战争史上的笑话。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分析,这条防线,其实还是发挥了它原有的防御敌军的作用,至少,在防线建成之后,敌人就再没有从正面,突破过这条防线!

而在大明帝国北边和东北边,跟鞑子接壤,或者说激战的区域,原本就有一条用于防御敌军的坚固工事——长城!

从一千多年前,始皇帝,甚至再往前推的战国时候,就已经开始兴建的万里长城,在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修缮、翻新,甚至是重建。

特别是大明立国之后,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历代先皇,甚至在前朝长城的基础上,在整个边塞地区,兴建了内外三重长城,以抵御来自北边的蒙元残余势力的侵袭。

甚至于在外长城的最东边,竟然深入到了鸭绿江畔,往西直达大漠深处,绵延一万两千余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万里长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