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第332章 藩王入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2章 藩王入京(1 / 1)

户部和工部那边,暂时至少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内阁方面,内阁次辅李国是越来越不称心了,嗯,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老迈颟顸了,再这样下去,自己早晚得把他赶出朝堂去。

至于内阁首辅施凤来,这几个月来,一直都在京外皇陵山中督建皇陵,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等先皇兄的皇陵建好之后,倒是可以让他好生歇息一段时间!

内阁之中的其他辅臣嘛,除了徐光启外,其他辅臣也都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才华或者说才能来,不过毕竟是些在官场中厮混了几十年的老官吏了,在处理政务方面,还是比较擅长的。

至少,在增补了几名内阁辅臣后的这段时间里,朱由检每天需要处理的政务,虽然还是多如瀚海,但内阁给出的票拟意见的质量,却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朱由检处理起来的时候,也就不用那么费心费力了!

嗯,京中现在最需要担心的,或者说需要朱由检考虑的,应该就是藩王入京之事了吧?

这一次的藩王入京,是朱由检即位以来,第一次召集大明藩王宗亲入京,而且召集的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次性就将秦、晋、周、楚、鲁、蜀、肃、庆、岷、韩、唐、赵、郑、襄、荆、淮等从太祖朝起,大明历朝历代所封之宗亲藩王,全部召集进京!

大明从太祖立国开始,传到现在,已经两百六十年了,除了太祖朝时,分封的二十五个亲王世爵外,历朝历代还分封或者追封了五十五位亲王世爵。

这总共八十个亲王世爵外,除了入嗣,绝嗣、因罪削爵、除国之外,从太祖朝便传承到现在的,都还有秦、晋、周、楚、鲁、蜀、肃等十几个王系传承。

再加上成祖、仁宗、宣宗、英宗等历代先皇所封之亲王,朱由检之前看过宗人府呈送上来的玉牒金册,亲王世爵尚有亲王三十二位。

而在亲王之下的郡王,那就更多了,玉牒金册上记录的郡王名讳,足足就有bā • jiǔ百余人!

之前,朱由检本来是打算将最能够代表大明宗亲的亲王郡王,全都召集进京,商量更改宗亲法度的,但是在看到宗人府送上来的玉牒金册后,朱由检便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

三十几个亲王,数百位郡王,若是全部入京,一路上的护卫车队,那还不得把帝国的官道全都给堵塞住啊?

这么多亲郡王,全都入京,势必会引起天下震动不可,这万一要是再在路上,出了什么岔子,那自己可就得背上谋害宗亲的罪名了!

不过,就算朱由检没有召集所有的亲郡王入京,仅仅只是召集了在世的三十二位亲王入京,但真正动身入京的,也仅仅只有秦、晋、周、鲁、蜀、肃、襄等几个亲王,以及自己的亲叔叔,福王朱常洵入京了。

其他的亲王世爵们,要不是以老迈多病为由,拒绝进京,要么就只派了世子或者庶长子代劳,根本就不肯进京。

不过,能够有几个亲王进京,对于朱由检来说,也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他们还算是给自己的面子吧?

只是自己的亲叔叔,福王朱常洵,都进了北京城了,却偏生还要给自己上点眼药,说什么要先跑去拜祭皇祖父!说白了,还不是不想在别的亲王觐见之前,先拜见自己,免得到时候自己提出宗亲法度改制的时候,让别的亲王误以为他已经跟自己串通一气了么?

嗯,或许朱常洵也还有在觐见自己之前,先跟其它各个王系的嗣亲王,先通个气,商量一下对策的想法吧?

不过没关系,只要他们不乱来,私下里串联就串联吧,反正入京的那些亲王也好,各地的藩王郡王也罢,都逃不脱锦衣卫的眼线耳目,自然也不可能翻得出什么大风大浪来!

大明立国到现在,宗亲密谋造反的不少,但成功的,却是一个都没有!嗯,成祖,成祖那是例外,开国之初的亲王,跟现在的亲王、嗣亲王,又岂能一样?

开国之初的亲王,都有自己的护卫,而且像肃王、庆王、代王、谷王、宁王、辽王、韩王,还有最为著名的燕王,在开国之初,可都是手握重兵的塞王,直接就封在对蒙元作战的最前线!

塞王之所以被称之为塞王,说白了,就是边塞之王,大明朝最北边的边塞藩属呢!

而且,燕王之所以能够起兵清君侧,最主要的倚仗,还是燕王手上所掌握的北平三卫和朵颜三卫,那可是足足二十几万骁勇善战的精锐边军啊!

靖难之役后,北京城中的京师三大营,就是在燕王北平三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直到土木堡之变时,京师三大营几乎全军覆没于土木堡外,京师三大营才慢慢的变成了现在名存实亡的样子。

而成祖虽然是以靖难之名起兵,目的也是为了反对建文帝削藩,但当他自己坐到大明帝国皇帝的宝座上后,他也同样实行了与建文帝并没有任何区别的削藩之策,只不过手段比建文帝稍微温和一些罢了!

而且最终,在成祖强大军事压力面前,开国之初,太祖所封的诸王,大多都已被削减了手中的兵权,只空有了一个亲王的名义!

就连直面北元,为大明边属藩卫的边塞九王,也大多都被废除,或者移藩内迁,还留在边塞的肃王、庆王等,也早就已经交出了手上的兵权,只剩下了王府仪卫司的那区区数百个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朝的亲王,想要造反,成功的可能性,真的只能用,几近于无来形容!

嗯,至少,现在的大明亲王,不管是自己的亲皇叔福王朱常洵也好,还是其他的嗣亲王也罢,想要造反,文武大臣那一关,就铁定过不了!

从自己身登大位,成为大明新的天子,昭告天下的那一刻开始,自己与朱常洵之间的君臣名分就已经定下了,朱常洵的身份,就永远都只可能是福王,是自己的皇叔,皇位,永远都不可能再落到他的头上!

朱由检依稀记得,在另外一个位面时空中,十几年后,当自己在煤山歪脖子树上上吊自尽后,南明小朝廷拥戴的就是福王继位,年号弘光。

只不过,那个福王,可不是现在的福王,而是自己的堂弟朱由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