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第336章 陈于廷和钱谦益的奏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6章 陈于廷和钱谦益的奏章(2 / 2)

再一看奏章的署名,前一个名字陈于廷,还有些陌生,嗯,至少在朱由检的记忆里,是没见过这个名字的,但后一个名字,朱由检却是耳熟能详!

钱谦益,竟然是钱谦益!那个水太凉和头皮痒的东林领袖钱谦益!

嗯,虽然现在钱谦益还不是东林党的领袖,但他少年成名,二十八岁便已经高中进士,如今也不过才四十六岁,但却已经是礼部右侍郎,朝廷三品大员,嗯,甚至于,如果按照礼部侍郎廷推入阁的规矩,钱谦益距离内阁辅臣,也只不过就差了最后一步!

少年成名的天才,又是文坛领袖,在东林党前六君子,后七君子等领袖核心人物,先后凋零后,钱谦益被视为东林领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甚至于,若不是朱由检的灵魂,是来自于另外一个时空,对于钱谦益在明亡之后的那些所作所为,恐怕就连朱由检,都会将钱谦益,视为可以倚仗的国之干城呢!

只是现在嘛,朱由检看到钱谦益的奏章,不,准确的说,应该是看到钱谦益的名字,就忍不住想起他那“水太凉”和“头皮痒”的典故来!

这样一个软骨头,毫无民族气节的文坛败类,朱由检真的是恨不得直接将他给赶出朝堂去,永不录用才好呢!

当初,朱由检也是大笔一挥,将天启朝几乎所有被贬谪的京朝官,几乎全都原官起复,所以才将钱谦益也原官起复,否则,朱由检若是知道起复的名单中,有钱谦益的话,怎么也得把他的名字给剔除掉!

而原官起复,出任礼部右侍郎,这一通往内阁的终南捷径的官职后,钱谦益也单独上了好几份奏章了,有言及朝堂吏治问题的,也有言及军中弊端的,更有言及民事民生。

甚至还有一份,请将江南的稻田改桑田,种植桑麻,以养蚕织丝,贩卖出海的奏章,并提出,若是如此,仅江南一地,一年便可增加赋税数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

这份奏章,其实是钱谦益试探朱由检心意的奏章,在钱谦益看来,现在国库岁入吃紧,如果能够每年增加数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赋税的话,朱由检不可能不心动!

而如果朱由检批准了这份奏章的话,钱谦益还打算递上更多的奏章,甚至请求开放沿海海禁,大力发展与高丽、东瀛、琉球以及西洋佛郎机等国的海上贸易!

江南商业经济发达,已经萌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嗯,虽然钱谦益不知道什么资本主义,也不可能知道江南现在那些发达的工坊主,就是大明国最早的一批资本主义家!

但钱谦益是江南士人,嗯,整个东林党,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江南人士,对于江南那些工坊主,生产出来的越来越多的茶叶、生丝、瓷器等,只有想方设法的将之卖出去,才能够让江南的那些工坊主,获得更多的利益,更多的钱财!

而东林党人,包括东林书院,其实背后都跟这些江南的工厂主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甚至其中很多东林党人,家里本身就是开工坊的,拥有几十架甚至上百架的织机,每月可生产生丝数万匹!

而这些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的东西,生丝也好,瓷器茶叶也罢,若是卖不出去,那就只会是砸在江南那些工厂主手中的一堆烂货!

也只有将这些东西,不停地销售出去,卖到大明其他省府也好,卖到周边列国也罢,才能源源不断的换回银钱来,才能够成为他们手中的财富!

而大明国内,现在能够消化的生丝、瓷器和茶叶,几乎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增长不多,价格也提不上去,只有想方设法的,将这些东西卖到海外去,才能够换回十倍,甚至是百倍的利润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