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第574章 静待敌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4章 静待敌军(1 / 1)

九月初十傍晚,三河县城上空漂浮着的巨大的飞船,在降落之前,丢下来了最后一个情报,女真鞑子的镶蓝旗旗号,已经出现在了三河县城东北边四十里外的地方。

在飞船上负责了望的尖兵,通过手上的三十倍超清双筒望远镜,甚至能够将四十里外的女真八旗旗兵的各个牛录旗都看得一清二楚。

双手举着双筒望远镜,搜寻了片刻,飞船上的尖兵便找到了一堆旌旗之中,最大的那面绣着金龙的镶蓝旗旗主的旗号。

之后,飞船上的尖兵,甚至将一面面牛录旗,都给数得一清二楚!一面,两面,三面,四面……

一面牛录旗,就代表着三百名女真骑兵,十面就是三千,镶蓝旗旗主阿敏旗下,这样的牛录旗,却足足有二十三面之多!

二十三面牛录旗,六千九百人,阿敏这将镶蓝旗中全部的旗丁都给带了出来么?

根据参谋部最新下达到各个团级指挥部的情报来看,二贝勒阿敏率领的镶蓝旗,总共只有三十三个牛录,而这三十三个牛录,是整个镶蓝旗的旗丁、部族的总数。

名义上,每个牛录都有三百户旗丁,但真正作战之时,能够抽调的旗丁,却绝对不可能是三百个,只可能比这个少,甚至很多时候,每个牛录都只会抽调十几名,或者最多几十名旗丁,编组到旗主旗下!

而现在,出现在三河县外的二贝勒阿敏的镶蓝旗旗号周围,却足足有二十三面牛录旗!而这作战之时的牛录编制,却绝对是满编三百人!

也就是说,光是二贝勒阿敏所部,就足足有六千九百名女真骑兵!这可是真正的女真鞑子骑兵,不是蒙古或者辽东汉人组成的伪鞑子!

飞船上,尖兵将收集到的情报,很快便装进了一小节竹筒里,从吊篮里扔了下去。竹筒落地,很快便被地面上的工作人员给捡了起来,然后飞快地送进了三河县城里的前沿旅指,送到了旅参谋长赵廷武手上。

而同样的情报,更是通过飞船上的尖兵,用旗语,通知给了三河县以西三十里外,同样在几十丈高的飞船上观察了望的尖兵,然后再通过那条飞船上的尖兵,将消息传递给了三十里外的二旅指挥部,送到了旅长徐允辉手上。

天慢慢的黑了下来,飞船上的尖兵,也已经没法再继续待在飞船上观察了,就算愣捱住几十丈高空中的严寒,但在没有光线的夜晚,也根本观察不到几十里外的敌军的动静了。

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飞船缓缓降低了高度,最后降落在了三河县城城内的地面上,吊篮里穿着臃肿的棉衣,依然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尖兵,在地面人员的协助下,离开了吊篮。

随后便又有人递上来了一条棉被,披在身上,还有人递上来了姜汤,热水袋等等,簇拥着尖兵,钻进了不远处低矮的房间中。房间里生着火炉,钻进房间后,尖兵一下子便感觉舒服多了。

天黑之后,飞船已经失去了作用,只有等明天天亮之后,再升空,继续盯梢城外的敌军了。不过,要想飞船升空,还得看天公做不做美,若是遇上大风天气,那飞船同样也是升不了空的。

好在,天黑之后,出现在四十多里外的女真骑兵,似乎也并没有继续前进了,而是在原地宿营,并进一步等待后续其他部队的到来。

得知这个消息后,第四团的团长周凤,甚至还想着派出一支连队,袭扰宿营的女真骑兵,不过这个提案刚刚提出来,就被在第四团坐镇,甚至将第四团团指改成了前沿旅指的率参谋长赵廷武给否决了。

女真骑兵虽然是远道而来,在野外宿营,但领兵的女真鞑子头儿阿敏,却绝非等闲之辈,偷营袭寨这种小伎俩,他怎么可能没有防备?

更何况,第四团所在的防区前沿,二三十里的范围内,几乎全是雷区、陷马坑,这些地雷,虽然都是第四团埋下的,甚至还专门在地舆图上标识了出来。

但在晚上,那些出战的军士,却未必能完全避开这些地雷,一旦触雷,还没炸着敌军,倒先把自己人给放到了,那可就真的是天大了笑话了!

而且,在赵廷武看来,女真鞑子虽然野战厉害,马上的骑射功夫更是了得,明军几乎没有跟他们对射的可能!

但是现在,战场的形势变了,不再是以前那种刀枪剑戟,弓马骑射决胜疆场的时代了,现在,是火枪火炮的时代!

第四团,是用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新军,根本没必要冒险跟女真鞑虏在战场上硬碰硬,就这样在防线后面等着,等女真骑兵在防线前沿的雷区,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再出来收拾残局,也不迟!

一道“静默待命”的命令,从三河县城的前沿旅指传了下来,直接传到了三河县城外的第四团的前沿团指,又通过前沿团指,传递给了战壕里面分散纵深部署的三个主力营,然后又通过营长,传到连长,最后传到了前沿战壕里面每一个第四团的官兵耳中。

夜深了,前沿战壕工事后面,绝大多数的官兵,都已经背靠着战壕,双手抄在胸口,怀抱着02式步枪,双眼微微闭着,似乎已经熟睡了过去,只有观察哨位上的少数几个哨兵,还在睁大着眼睛,望着前方夜幕笼罩下的官道。

虽然每个官兵似乎都已经闭着眼睛睡了过去,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安然入睡的,却几乎一个都没有,所有的人,其实都在假寐,装着已经睡着了!

在没有被整编成大明皇家陆军第一师之前,这些原本属于神机营的官兵,是京师三大营之一,兵籍典册上的兵丁数目,人数众多,足足有数万之众。

但实际上呢,除了些老弱病残之辈,神机营中真正能够操弄火铳的,恐怕连三千人都没有人,更多的,还是在里面混日子,或者说是来镀金的达官显贵之子。再加上那些吃空饷,被当官的凭空‘籍没’了的。

直到徐允辉执掌神机营左掖之后,神机营的操练才逐步走上了正轨,之后,兵部左侍郎李邦华以协理京营戎政的身份,对神机营加以整编,裁汰老弱,招募新勇,编练新军。

最后,皇上朱由检下旨,对新兵赐予新的身份,新的编制,组建了大明皇家陆军第一师,并且配备了火器局和火药局生产和制造的全新的火器火炮,这才有了现在的守在三河县城外的这支新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