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点半过后,张鑫他们终于见到了通州造船厂的总经理,工部侍郎,同时也是刚刚才评选出来的第一届的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院的副院士,宋应星宋总。
在崇祯二年四月份才刚刚评选出来的第一届工程院院士、副院士等高级职称中,评上副院士有五个,而被评上院士的,却只有两个,一个是宋应星,另外一个就是内阁次辅徐光启。
而徐光启,同时也是科学院的院士,是第一个双料院士,而宋应星,也就比他,稍微矮了一点,是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院副院士。
不过徐光启已经六十多岁了,而宋应星才四十多岁,等宋应星到了徐光启这个年纪,还有十几二十年,有这么长的时间,早晚也能达到徐光启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地位和高度,成为科学院院士的,这一点,宋应星自己也是绝对相信的!
对于宋应星,随着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的评选工作在整个大明帝国境内的展开,他的大名,也早就已经人尽皆知了。
张鑫等人,对于宋应星,那也是仰慕已久,今日能够见到传说中的可以‘见王不拜,见官不礼’的工程院院士,心里还是有些激动的。
在总经理办公室的文吏的带领下,张鑫等人走进了宋应星的办公室,见到了宋应星本人。
四十多岁的宋应星,没有穿官服,只穿了一身跟刚才张鑫他们在食堂看见的船厂工人一样的粗布工作服,只是在左胸口明显的位置上,别上了两个金质勋章,一个是工程院院士勋章,另一个是科学院副院士勋章。
两枚勋章大小都差不多,但形制却完全不同,工程院院士勋章,是圆形,外围还缀了一圈麦穗,中间的图案却是一块土地,上面还有一架水车,一条蜿蜒的轨道上面还有一个蒸汽发动机的火车头,此外还有一座桥梁,一个铁塔,分别代表着各种工程技术方面的元素。
而科学院副院士勋章和院士勋章都差不多,主体形状都是一本打开的书籍,在打开的书籍上,副院士勋章上面是一对交叉的刀剑,象征着以书籍(知识)的力量,保卫国家。
而院士勋章则在刀剑上面,还有一只冲天而起的火箭,嗯,火箭的样子,却不是常见的箭矢的模样,而是像宋朝时候的突火枪,只不过却是竖着的,枪口朝下。
上面椭圆尖锐,下面枪口却冒着火光,看上去那‘突火枪’(火箭)好像正在冉冉升起一样,而它的象征意义也很特别,象征着‘勇攀科技高峰’!
这些都是皇上在颁发科学院院士勋章的时候,亲口说的,而当时得到科学院院士勋章的,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内阁次辅徐光启。
徐光启在崇文门内南薰坊中科学院的大礼堂中接受朱由检亲自颁发的科学院院士勋章的时候,宋应星就在颁奖台的下面,跟其它被评选出来的科学院副院士、博士、硕士等,用渴望和羡慕的眼神,望着徐光启。
南薰坊中的一座闲置的官属三进院落,被直接改名为科学院,作为科学院院士、副院士以及博士、硕士等科学院职称获得者,进京之时的落脚地和开会时的会议场所。
而在南薰坊大时雍坊中,同样还有一座闲置的官属院落被征用,并改名为工程院,工程院院士、副院士、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已经工程师等进京之时,便也都在工程院中落脚。
工程院院士、工程师的评选和表彰大会,同样也在工程院中举行,不过平时的工作、研究和生活等,却并不一定就在京中。
而工程院和科学院,除了评选职称,召开表彰大会等,平时的时候,还会各自负责一本科技刊物的发表和编辑工作。
在评选工程院和科学院的职称的时候,朱由检在原有的还不算完善的评选条件上,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在工程院的《大明工程科学》杂志和科学院的《科技知识》杂志上发表文章。
评选的等级越高,需要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的数量就需要越多,同时研究的问题的深度也越深、越高端。
而这两份杂志的总编辑部,就在工程院和科学院内。同时,工程院和科学院的工作人员,还将在工程院院长和科学院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审批各种研究经费。
对于那些有志于在工程机械或者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的有志之士,只要申报的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能够获得工程院或者科学院的项目(课题)评审小组的认可,便可以向工程院或者科学院,申请一定的研究经费,以保证科研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之中去,而不至于因为经费不足等问题而半途而废!
而且,研究经费的出现,其实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更多的寒门学子,将目光从读书考取进士上面,转移到工程机械或者科学研究上面来,从而也能更加的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在崇祯元年年底,进行评选两院院士的时候,工程院《大明工程科学》杂志社和科学院《科技知识》杂志社就已经成立,并且在崇祯二年四月份才彻底结束的两院院士以及两院各种职称的评选工作时,便已经推出了创刊号。
创刊号是免费赠送给每一位前来参加两院各级职称评选的与会人员的,在杂志上面发表文章的作者,也将继续免费获得当期的杂志。
杂志以季刊的形势发布,每个季度一期,一年发行四期,各地邮传驿站均可办理征订业务,提前征订,并且在期刊发行后,由邮传驿站的驿卒,送至征订客户的手上。
嗯,邮传驿站开始开展期刊征订业务,这也是朱由检对邮传驿站的业务,进行的一次改革和拓展,在增加期刊(报刊)征订业务的同时,还进一步拓展了邮寄物品和信件的业务,以挽救邮传驿站这个岌岌可危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