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3章 飞船(1 / 1)

热气球很快便被第四团的通信连、警卫连和一营的官兵给运走,重新运回了南苑乡的第四团驻地,在运回驻地的时候,还有胆子比较大的百姓,跟了上去,想要看看和了解一下被官兵称之为‘飞天神灯’的那个大热气球。

本来是一次准备在朱由检和满朝文武大臣面前演示的热气球升空的表演,最后却出了这样的意外,这让第四团,甚至是第一师和第二旅的师旅首张脸上也感觉有些无光。

不过,热气球可以升空,而且还能够携带重物,甚至是携带活物,这一实验结果,也算是得到了验证。

猪能够在热气球的携带下上天,其他的动物,为何就不能上天?

经过几次的升空降落的演练后,被飞船(嗯,飞天神灯最终被朱由检命名为飞船,可以在天上飞的船只)送上天的活物,也是越来越重,最后就连成年的马和牛,这样重达几百斤的动物,也直接被送上了天,而且最后还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安全的降落。

嗯,飞船升天容易,降落的时候,却是最危险的时候,在天上的时候,只要没有遇上杂乱的气流,基本上都很安全,反倒是降落的时候,稍不留意,便会出现事故,轻则吊篮着地,损伤变形,重则连整个飞船的船体(热气球),都会摔在地上,彻底的损毁。

因此,在吊篮下面,还拖着一根几十丈长的粗制麻绳,以便于在降落的时候,由地面人员进行操纵,协助飞船降落。

平常的时候,飞船也都是系留在地面上,或者在吊篮里面加装上压舱石,或者沙袋等,需要升空时,再将吊篮里面的压舱石丢掉,以减轻吊篮的重量,让飞船带着吊舱缓缓升起。

降落的时候,再由地面上的工作人员,通过滑轮组的方式,拉动绳索,让飞船缓缓下降高度,当下降到一定的高度时(通常是吊篮距离地面还有一米,甚至更低的时候),再由飞船里的船员,将吊舱里面的软梯扔出来,然后抓着软梯,爬下吊篮。

升降的方式,都还很原始,而且几乎离不开地面工作人员的协助,一旦系留不稳,或者出现操作失误,很有可能就会再次出现飞船失控,在空中随着气流乱飞的情况。

之前那次事故,是运气好,飞船飞到右安门的时候,正好被右安门的守城官王侠给抓住了绳索,让飞船得以安全降落。

而且当时,吊篮里装的,还只是用来实验的一头小猪,若是里面装着的是乘员,还不知道会被吓成什么样呢!

因此,在朱由检看来,这种几乎还没有任何操控性的飞船,虽然升天了,算是完成了大的目标,但距离真正在空中受控飞行,却还差得远。

嗯,至少,距离飞艇,那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的,至于飞船,在飞艇都还没搞出来之前,飞船也只可能存在于称呼之中。

不过,飞船这两个字,却也寄托了朱由检对‘飞天神灯’的希望,或者说,给研究飞天神灯的科研团队,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船可不仅仅只是漂浮在水面上,能够在水面上按照船长和水手的意图,进行操作,进行受控制的行驶,那才能称之为船。

不管这种航行,是受水流的影响,还是风力的影响,又或者是受人力的控制,最终的结果都一样,那就是在人的控制下,实现船的行驶或者停止。

而现在,升空的飞船,可根本还没有实现受控飞行,距离‘船’这一标准,自然还差得老远了。

嗯,在朱由检看来,现在这种飞船嘛,其实就是一个固定的观察哨位,让人可以在半空中,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至于载人航行,在受控飞行的飞船出现之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就算只是一个固定的观察哨位,飞船在军中的运用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至少,在与单筒望远镜的配合下,这种固定哨位可以观察到的距离和范围,绝对是之前难以想象的!

当初,大明皇家陆军第一师,之所以答应为飞船的实验提供场所,甚至是实验人员(搭乘飞船升天的志愿者,或者说开拓者),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

而现在,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升降训练后,飞船也已经实现了载人升空,并且在半空中,通过单筒望远镜,观察到三五十里之外的大规模人员聚集和调动的情况,并且还通过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钻进小竹筒里,从吊篮上扔下,扔给地面工作人员,以快速传递消息!

而在以前,三五十里距离之外的人员聚集和调动,往往需要派出尖兵,通过近距离的观察,然后再将情报通过快马传递到后方,传递给中军,最后送到作战决策人员(大帅或者主将)手中。

这一来一回之间,少说也是几个小时过去了。

而现在,从发现三五十里外出现人员聚集和调动,然后记录观察结果,扔下飞船吊篮,送到作战决策人员手中,甚至不会超过十分钟!

而且,就算对方有新的变化或者人员调动、转移情况等,吊篮里面的哨兵,也能够很快察觉,并且将消息传递给决策人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动和部署。

在实现载人飞天之后,大明皇家陆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的哨兵,在进行了多次反复的实验后,终于摸索并形成了一整套的利用飞船进行敌情侦查和汇报的流程,进而在崇祯二年九月份的时候,将这一整套的流程,推广到了整个大明皇家陆军第一师之中。

而在大明皇家陆军第一师中,整个师三个旅九个团,基本上每个团都配备上了两条这样的飞船,以及一条备用的飞船,从而保证只要在没有乱气流风的情况下,在空中至少能有一条飞船,负责监视驻地所在周围空域。

每条飞船配备地面工作人员十人(辅助升降飞船),飞船乘员(尖兵,侦查员)三人,编制为一个班,再加上备用飞船的操纵人员,总共是三十九人,编制为一个排,并归属于团属通信连。

团属通信连,准确的说,应该叫做侦查通信连,既负责整个团所有连队以及跟团以上的单位进行通信联系的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军改之前的尖兵侦查的任务,侦查敌军,打探敌情,都是通信连的任务。

而除了在第一师的各个团的驻地,修建了系留飞船的飞船场站外,在北京外城的几个城门附近,同样也修建了几个飞船场站,并且给每个城门也都配备了一个排的飞船操纵人员,用以增加城门守军的监控力量。

而这种配备,也在此后发生的明金冲突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