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第659章 退守辽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9章 退守辽河(1 / 1)

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归咎于一个原因,大明国实在是太大了,根基太雄厚了!

哪怕之前大明国的几代君臣,自己做死,将大明国玩成了半残,可一旦大明国换上一个励精图治的新君,大明国依然很快就能恢复元气!

甚至于,只要大明国的皇帝,一声令下,整个大明国,就能集中最大的人力物力,专心致志的去完成一件事,一个目标,比如——大炼钢铁,大造火枪火炮!

虽然大金国在发现战场的形势变了,刀枪剑戟,甚至是弓马骑射,在面对着利用火枪火炮时,几乎没有了任何的优势,只能被动挨打之后,大金国英明神武的可汗黄台吉,也很快便进行了军政改革。

原有的八旗制度,女真族人引以为豪的弓马骑射,全部被弃之不用,转而装备和使用火枪火炮。

甚至于为了生产这些火枪火炮,大汗还在赫图阿拉征召了超过五万名汉人包衣和三万名蒙古人,集结了镶黄旗、正黄旗两万余精锐,日夜不停地大炼钢铁,并利用炼制的钢铁,生产火枪火炮。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大金国便几乎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生产和装备了九个旅,编练了六万人的新军,甚至不惜改变原有的八旗军制,转而全部采用新的军事编制体制!

可是呢,跟大明国比起来,双方之间的差距,不仅没能缩小,反而进一步的加大了!

大金国举全国之力,历时两年,才编练了三个师的陆军,而大明国呢,布置在宁远前线的明军,虽然还是只有一个皇家陆军第一师和另外几支老式明军,在兵力上,大明国似乎又一次的落了下风!

可实际上呢,大明国却已经又一次的改变了战场的规则,射程超过二十里,几乎达到三十里的远程火炮的出现,绝对是可以改变战场规则的巨大的突破!

从十三山前线撤退的时候,多尔衮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再次遭遇到明军那恐怖的新式远程火炮的攻击,甚至于整个心,一直都是紧紧地悬着的!

不过,明军似乎并没有乘胜追击,也可能是明国生产的那种新型火炮的重量太大,转运困难的原因,多尔衮领着的第六旅,撤退到辽河东岸的东昌堡时,明军也并没有追上来。

撤退到东昌堡后,多尔衮一边派人向沈阳新京的大汗黄台吉汇报战果,一面依托东昌堡和辽河西岸的西平堡,在辽河两岸构建防线。

此前,作为距离大凌河不到一百里的辽河,便是女真国与大明国对峙的前线战区,在辽河两岸的东昌堡和西平堡,都修建了大量的半地下掩体工事。

不过,东昌堡和西平堡,毕竟是位于前线一百多里的‘后方’,虽然构筑了大量的半地下掩体工事,但却并没有跟明军一样,挖掘战壕,布置铁丝网和地雷雷区。

半地下掩体的防御工事,也基本上都是垒土而成的,并没有使用砖石水泥等建筑材料。

在大明国中已经大规模推广和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水泥,制造工艺和配方,大金国虽然都已经搞到手了,但由于煅烧水泥的炉温还不够的缘故,烧出来的水泥,质量还不是很过关,产量也比较低,绝大多数还都用在了沈阳新京外围的防御工事的建造上,像东昌堡、西平堡这些地方,还根本轮不上。

当然,在此之前,谁也没觉着,大明国的军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推进到辽河一线,让辽河东昌堡、西平堡这些地方,从‘后方’变成前线!

而现在,当大明国的军队,在大凌河城外,一举歼灭了大金皇家陆军两个旅后,多尔衮却不得不放弃十三山的前线进攻阵地,从进攻态势转而变成防御态势,并收缩防线,退到辽河一线。

多尔衮的这一退,辽河沿线的西平堡、东昌堡的地位,一下子就凸显了出来,从后方变成了前线,而且还是处于防御状态!很多防御手段,自然也就变得重要了起来。

撤退到辽河东岸的东昌堡后,多尔衮将一个团的兵力,分散放到了辽河西岸的西平堡,并且开始在西平堡左右两侧,修建地下掩体工事,挖掘了大量的地下防炮洞。

在辽河东岸的东昌堡也一样,甚至于在东昌堡里,多尔衮更是挖掘了一个深入地下三丈的地下堡垒,作为自己的战时指挥所。

同时,在向黄台吉禀报大凌河战况的时候,多尔衮还请求黄台吉,一定一定,要调派一批水泥和水泥工匠,赶往东昌堡后方七十多里外的海州,在海州、辽阳等地修建水泥地下掩体堡垒!

同时,多尔衮还希望黄台吉能够尽快增派援军,增援第六旅,否则,一旦明军进攻西平堡、东昌堡,以第六旅的兵力,可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说支撑不了多久,多尔衮都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实际上,一旦明军再次动用那种超远射程的新型火炮,哪怕隔着辽河,明军也完全可以在十三山山上,对西平堡和东昌堡进行远距离的炮击!

而防守西平堡和东昌堡的第六旅呢,却只能被动挨打,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就算多尔衮大着胆子,征集一批敢死队,趁着夜色,摸上去,抵近攻击明军,效果可能都不会很大,而且,亲眼见识过第五旅、第七旅被明军炮火全歼的场景的第六旅,多尔衮想要征集到一批敢死队,也都没那么容易!

更何况,就算能够征集到敢死队,也能够摸到明军的阵地前,只要找不到明军那支大规模,远距离的新型火炮部队,摧毁明军的新式远程火炮,第六旅就依然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仗打到这个份上,可以说是多尔衮从十五岁上了战场以来,打得最为憋屈的一次了!

如果可以的话,多尔衮真的希望,能够跟明军,在战场上,刀对刀剑对剑,真刀实枪的大干一场,哪怕因此而战死沙场,也值了!

可问题是,现在的战场,已经不是六年前,自己初上战场时的战场了,战场的形势变化太快,新出现的火枪火炮,更是彻底的改变了战场的形势!

以至于现在,敌我双方交手的距离,都延伸到了二十里,甚至是三十里的距离上了,这么远的距离,甚至用千里眼,都根本看不到对方的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