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第384章 百分制评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4章 百分制评分(1 / 1)

礼部贡院重新封院后,以内阁辅臣何如宠为首的,重新遴选出来的一批由内阁、六部、都察院,甚至还包括五城兵马司的吏目和北直隶顺天府的推官等组成的阅卷官,便再次进入了礼部贡院。

而在此之前,从京师上三营中的神机营左掖抽调来的一个营,一千两百五十名明军,便已经先一步接管了整个礼部贡院。

而从北直隶各个州府县衙随即抽调的数百文吏及衙役,则组成糊名组和誊抄组,负责将应试学子的名字裱糊起来,并重新誊抄。

誊抄之后的试卷,在经过勘验对比,确认没有任何错误和疏漏,也没有任何可能出现的标记暗号后,这才会将试卷重新装订成册,五份一本,五份一本,最后送到阅卷官手上。

而所有的阅卷官,也都被随即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组七个人,互相交叉审阅手中拿到的试卷,并作出评分。

评分的规则也被朱由检完全的改变了,将原本只是简单的分为优异、优、良、中、下五等的评分规则,改成了百分制,分数从零到一百分。

至于试卷的最后得分,则是由七个评卷官,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后,剩下五个考官分数的平均数,作为最终的得分。

评分规则虽然新颖,但却也还算简单,嗯,虽然也不能完全保证所有的评分都绝对公正公平,但至少比起之前那种通过优良中下等简单粗暴的评分规则,确定一张试卷的好坏,还是要公平公正一些。

实际上,朱由检其实是很想引进后世那种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可以直接通过答案,确定对错的客观题的,至少,要将主观题所占的分数比例,降下来。

但是后世那一套考试制度,从建立到完善,也不知道经历过多少代人的不断改进,朱由检想要在短时间内,就从无到有的建立起这么一套考试制度来,也不是很现实。

至少,这崇祯朝的第一次科举取士,是绝对不可能落实和推行后世那一套考试制度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改革同样也要一步一步的来!

朱由检已经下旨在各地敕建书院,并且将朝堂上那些官员,恨不得全数捣毁的魏忠贤的生祠,也全都下旨改建成除县学、州学、府学等官方学院之外的又一官办学院,并取名为启蒙学院。

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天下各个府州县里,大多都建了一座两座生祠,魏忠贤倒台后,这些生祠,在地方官员那里,就变成了他们政绩上的污点,人人都想拆之而后快。

因此,上书请求拆毁魏忠贤生祠的奏章,在朱由检的案头上,堆积得跟小山似的。朱由检一直也都还没想好,怎么处置这些浪费了大量地方公帑修建起来的,占地还不小的生祠。

直到东林党人上书请求解封东林书院,并在各处兴建东林书院的分院时,朱由检才想到了对这些生祠最好的处置办法。

在下旨敕建各地书院的同时,又下旨将所有的魏忠贤的生祠,全都改建为启蒙书院,专门招收七岁到十二岁的孩童入学,进行启蒙教学。

而在朱由检的构想中,各地敕建的书院,也绝对不是一座书院那么简单!既然是敕建,是皇家书院,那就得按照皇家的规章来办!

在朱由检的构想中,敕建的这些书院,应该是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地方大学,而且还必须是官办大学,从学子入学,到学院所开办的课程专业,教授的知识教程,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受到官府,嗯,准确的说,应该是皇家的监督和审查!

至于原本地方上的州府县学,直到京师的太学,其实已经有一套从下到上,行之有效的招收学子的规章流程了。

县学基本上都要应过童子试的学子,才能入学,州学和府学,则需要考中秀才之后,才能入学。

至于更高一级的太学,太学学子,是可以不经过乡试,直接参加会试的。

因此,能入学太学的,至少都有一个副榜贡生的资格!比如在参劾扳倒魏忠贤逆党的事件中,大放异彩的钱塘贡生钱嘉征,便是北京太学院的一名学子!

在朱由检看来,县学、州学、府学和太学,已经有后世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一些雏形了,只不过还不全面,不完善而已!

而且,州府县学这些地方官学,一州一县,也只不过就那么一座而已,远远达不到后世推行全面国民教育的地步。

因此,朱由检才想着要将魏忠贤的生祠,也改成官学,补充上启蒙教育这一阶段。至于各地那些著名的书院学院,那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级别至少不应该低于太学,因此才会得到朱由检的敕建!

原本,朱由检以为,天下有名有姓的书院学院,就那么几座十几座,可没想到,翰林学士院最后罗列出来的学院名称,竟然就足足有上百个,基本上天下各个名山大川中,都有那么一两个!

最后,朱由检也是一狠心,一咬牙,将这总共一百三十七个书院,包括东林书院,全都加上了敕建二字!

只不过,这些敕建书院所需要的银钱,则由地方官府和乡绅,共同出资。而那些在一座州府里面,便有两座,或者更多书院的,则在原则上保留一处,另外的书院,全都改迁,异地重建,以达到教育资源的均衡。

敕建书院的架子是搭起来了,而且一下子就多出来了一百多座敕建书院,只不过,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和教授的书籍课本,却还根本没弄好,现在暂时也还只能沿用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至于其他的,包括文理分科,包括引进百分制评分标准等教育内容方面的改革,也只能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来,一点一滴的改进了!

而这一次会试考试,临时改用百分制评分标准,也可以被认为是,朱由检对教育改革全面启动的一个标志xìng • shì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