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第389章 午门之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9章 午门之外(1 / 2)

按照惯例,放榜之后,新进的士子,都会前去拜谒座师,也就是当场会试的主考官,并自称门生,从而形成一种师生关系。

这种师生关系,也是官场上的一种政治关系的延续,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政治关系。

而在同科高中的士子之间,也不论年岁的高低,只以同年相称,并且还会编写一本《同年名录》,记录上当科高中的士子的名讳、籍贯,以及名次等等,人手一本,用于日后的联系和走动。

而这种同年关系,同样也是官场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政治关系。

只不过,这一次的会试,跟以往又有些不同,别的不说,就连放榜,都直接延后了五日,而且放榜的榜单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从原来的只公布高中的士子的名讳、籍贯和名次,变成现在的公布所有应试的学子的名讳、籍贯,以及分数和名次,取中的和不中的,都在一个榜单上呢!

更主要的是,从礼部贡院公布的消息来看,主持此次会试的主考官、同考官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考官,现在可全都在闭门待罪呢!

要拜会的座师,现在竟然成了待罪之人,这让那些正准备去拜会座师,以便能够提前跟座师打好关系的士子们,顿时感觉有些无所适从!

嗯,听说评审试卷的,跟主持会试的考官,竟然不是同一批人!主持会考的考官,全都在家闭门待罪,而评阅试卷的阅卷官,礼部又根本没有公布他们的名讳、官职,那些士子想要拜会,也根本无路可寻啊!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对宋应星、宋应升两兄弟来说,在这三天里,他两兄弟也能更加安心的准备殿试了。

殿试,主要是考策论,名义上虽然是皇帝亲自出题,但很多时候,其实皇上还是会征求朝中重臣的意见。

嗯,或者说,就算真的是皇帝亲自出题,皇帝能出的题目,其实无外乎也就那么几样,无非就是国计民生、治国安邦的军政民事而已!

只要肯用心准备,默记上几篇出彩的策论,在殿试上写出一篇出彩的策论来,也算不得什么难事。

更何况,从前宋的时候开始,殿试就已经不黜落学子了,也就是说,只要过了会试那一关,最差最差,也能有个同进士出身了。

若是字写好点,应对称心,当然,是称皇上的心意了,在殿试上,得个一甲二甲,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以说,殿试名次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得看皇帝的心意!

虽然,殿试就是一个走过场的形势,但少了拜会座师这个环节后,同年之间的交往,跟往年的科考比起来,好像也疏远了许多。

至少,在过去的这三天里,宋应星和宋应升,就很少接到同年的邀约,嗯,就一次,有一个江西的老乡,邀约他们一起出去拜会其他同年,但最后还是被宋应星给婉拒了。

这三天里,宋应星和宋应升,就一直待在客栈的房间里,准备殿试,就连黄公子也知情识趣的,没有来打扰他们!

三天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转眼间,就已经到了殿试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宋应星和宋应升两兄弟,便起床离开了客栈房间,在客栈外面租了一辆马车,赶往了紫禁城午门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