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挥了挥手,所有的营连长便又离开了营帐,很快便按照多铎的命令,行动了起来。
好在东昌堡附近都是平原,地质比较松软,没用多少时间,便挖掘出了一个个深坑,将一门门野战重炮,扔了进去,又重新填埋了起来。
填埋之后,为了遮盖掩埋痕迹,多铎甚至还让警卫连,从两三里外,运来了一些旧土,铺洒在填埋了野战重炮的土坑上。
做好了这一切之后,大约在凌晨卯时左右,多铎便又下达了弃营的命令,带着手下的官兵,往东狂奔而去。
跑出去了十几里,天亮之后,多铎这才又让手下的官兵,将携带的野战重炮的炮弹,就地掩埋了起来。
分散掩埋的野战重炮,减少了被明军发现的可能,分开掩埋的野战重炮和炮弹,更是减少了明军找到野战重炮后,直接可以使用野战重炮和炮弹,攻击自己的可能!
做好这一切后,多铎才又下达了各营连以连或者排为单位,小股多股朝辽阳撤离的命令。
十四哥多尔衮已经撤向了海州,十四哥手下的兵多,留下的痕迹也会更多,更容易被明军发现,并追踪上。
而自己小股分散撤离,人少目标小,被明军发现的可能性也就更小!而且,自己撤离的方向,又跟十四哥不同,也能更好的隐藏自己!
因此,多尔衮选择了去海州,而多铎,则选择了往辽阳方向撤离。
命令下达后,多铎便只留下了警卫连,保护着自己,往辽阳方向快速行去,炮团的其他营连,也分散开来,以多股小股的形势,分别往辽阳方向逃窜而去。
从东昌堡到辽阳,大路(官道)只有一条,不过因为是一片狭小的平原地带(河谷平原),到辽阳的小路,倒是挺多的,或者说,只要找对了方向,就不愁找不到去辽阳的路。
而就在多铎命令炮团的官兵,以连排为单位,多股小股向辽阳方向‘撤退’的同时,辽河上,六条飞云级机帆船,靠东昌堡一侧的三条船上的皇家海军的士兵,在留下了一半的兵力,继续操纵机帆船后,其余的人,也陆续登上了东昌堡,踏进了被炮火摧毁,变成一片废墟的东昌堡。
三条机帆船上,上岸的海军士兵,只有一百五十多人,每条船上就下来了五十来人。这一百五十多名海军士兵,端着燧发步枪,怀揣着手榴弹,小心翼翼地顺着河岸,向变成了废墟的东昌堡摸了过去。
很快,派出去摸路,查探敌情的尖兵,便又跑了回来,并带回来了东昌堡中空无一人的情报。
得到尖兵的报告后,这一百五十多人,加快了一些推进速度,在早上八点的时候,终于进入了东昌堡的主城区。
而与此同时,西平堡外,二旅五团,作为主攻团,也在早上八点的时候,对西平堡发起了地面攻势。
而在此之前,第二旅旅部直属的工兵营,已经在西平堡外,进行了扫排雷作业,开辟出了一条近抵西平堡堡墙不到两百米的安全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