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安西都护府府治海州城里,就设有范永斗和郑芝龙私下里进行商业贸易走私往来的交易点。
甚至于,海州城,虽然名义上还是属于高丽国的,但城里却充斥着大量的汉人、女真人,这些汉人和女真人,一半是范永斗派去的,另一半则是郑芝龙派去的,充当走私贸易的保护伞的!
甚至于,郑芝龙还在海州城外,用每年五百两银子的租金,专门租用了一个港口,港口里驻扎有一支由十条五百吨级的武装舰船组成的小型舰队,和超过五百人的武装护卫人员,用以保护进出港口的走私船队!
可以说,海州城名义上虽然还属于高丽国,但实际上,郑芝龙派驻的小型舰队和武装护卫人员,却随时可以夺取整个海州城!
就算是现在,海州城外郑家租用的私港,也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港口中的一切经济建设、商业商贸往来,包括港口建设,关税收入等,高丽国都无权干涉。
港口里的一切,都掌握在郑芝龙派到港口中的常驻代表郑彩手中,范永斗在这个郑家租用的港口之中,都只是客人!
虽然多尔衮之前在沈阳新京中,跟范永斗接触的时间很少,跟郑家更是几乎没有任何的接触,但是对于大金国跟郑家私下里的走私贸易往来,多尔衮还是有所耳闻的。
具体负责跟郑家接触,进行商业贸易的,就是范永斗,不过,这并不代表多尔衮就不知道郑家,就不知道郑家在高丽国安西都护府府治海州城外租用的港口,就不知道郑彩的存在!
如今,多尔衮已经成了南面行营总指挥,提督海盖复金等地方军务,绝对的方面大员,而想要保住海盖复金四州,多尔衮从大汗黄台吉那里获取不到任何支援,就只能想办法自己解决。
而多尔衮能够想到的,唯一可以给他提供大量的物资支援,包括粮草,也包括钢铁,甚至是火枪火炮的,就只有郑芝龙这个大明国最大的走私犯了!
依靠自产,以海盖复金四州之地,几乎是没那个可能的,就算能够仿制自产一部分燧发步枪和枪弹、手榴弹、地雷,在产能上也绝对没法满足多尔衮的需要。
多尔衮手上现在是只有一个旅的兵力,但除了这个皇家陆军第六旅外,还有分散驻扎在海盖复金四州的一万多名八旗旗兵。
这些八旗旗兵,虽然都是挑剩下的‘老弱残兵’,但那其实是跟大汗组建的大金国皇家陆军的新式官兵在进行比较,实际上,就算是这些老弱残兵,也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其中不乏十六七岁或者四五十岁的‘精壮’!
自从汉军副都统刘兴祚诈死叛逃出大金国后,大汗黄台吉对大金国内的汉民汉军,特别是领军大将,存在着严重的不信任,多尔衮也一样,对那些汉民汉军,普遍都不大信任。
否则,以海盖复金四州之地大量存在的汉民,再征召起一支一两万人,甚至更多数量的汉军,也不是没那个可能!
海盖复金四州,本就是汉民之地,被大金国占领,也不过才几年的时间而已。而且就算是在大金国占领的这几年里,大明朝也时常从海上登陆,在金州、复州等地,与大金国的军队,进行了好几次大规模的战斗。
出于连年战乱的原因,金州、复州,甚至也包括海州、盖州等地的百姓,都有大量的逃亡,但即便如此,海盖复金四州之地,依然还是有十几二十万户丁口,就算每一户只出一个丁口,也能征集起来十几二十万丁口!
嗯,就算再裁汰一些老弱病残,哪怕是去掉四分之三,也依然还能征募到四五万兵丁!只不过,要把这四五万兵丁全部训练成军,拥有一定的战斗力,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征募兵丁容易,供养兵丁却难!
大金国本来就因为连年征战,土地大面积荒废,以至于粮食日益短缺,百姓,也包括八旗旗人,普遍都已经缺衣少食,难以为继了。
而军队的供养,更是比普通的百姓养家糊口,要难得多!想要打仗,让兵丁形成战斗力,总得先让他们填饱肚子吧?连饭都吃不饱,还怎么打仗?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吃饭的问题,要供养组建一支军队,可不仅仅只是让他们能够吃饱饭那么简单!还有军需防护,还有武器装备,特别是武器装备,这才是真正的吸金大兽,无底窟窿,再多的银钱,扔进去都不见得能够填的满!
以前的老式军队还稍微好一点,发上一把刀一面盾,也就算是有了‘武器’了,可现在呢,战场的形势早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以前那种刀枪剑戟,根本就上不了战场了!
现在的军队,哪怕只是最普通最普通的步兵,怎么也得给上一支燧发步枪和一两个弹夹的子弹吧?如果连这点武器装备都没有,那还能算得上是一个兵吗?
而一支燧发步枪和哪怕是一个弹夹的十发子弹,成本都在二两银子以上,这还是赫图阿拉老城的钢铁厂配套的火器局,核算出来的,跟大汗销账的成本价,私人还根本买不到!
而在私人黑市上,也有一定数量的燧发枪的存在,幕后的黑手,还就是范永斗那个汉民大奸商,售卖的燧发步枪,也自称是从大明国走私来的上好货色,至于到底是不是从大明国走私来的,那就不好说了。
而那种在黑市上流通的燧发枪,还不说那些装饰精美,专门向达官贵人推销的‘猎枪’——名义上,是用来供达官贵人打猎用的——,就算是最普通的跟军中装备的燧发枪一模一样的燧发步枪,一支也要三两银子,子弹还得另算!
而子弹的价格,更是以发来定价的,一发子弹多少多少钱!
嗯,就算不按四人黑市的燧发步枪和子弹的价格来算,仅仅只是按照火器局核算的成本二两银子来计算,一名新军,在武器上的花费就是二两银子了,还没计算日常训练中消耗的武器dàn • yào的价钱!
就按最低的二两银子一个新兵来计算,要征募几万新军,在武器dàn • yào上的开支,就得好几万,甚至是十几万两白银了!
这样高昂的代价,可不是现在的多尔衮能够独自承受得起的!
更何况,要供养一个新兵,成本绝对不止这区区二两银子,每年花费在一个新军身上的银两,就算是最普通的步兵营的步兵,至少也在十两银子以上!
其实,如果按照大明皇家陆军步兵的装备和训练水平的话,每年花费在普通步兵身上的银两,至少在五百元大明宝钞(约合五十两白银)以上!
按这样的成本算的话,多尔衮就更承担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