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天启末年,崇祯初年的大明帝国内部的民乱,一半源于天灾,一半源于人祸!
而源于万历天启年间的明朝小冰河时期,更是造成这次波及大明帝国整个中原腹地的民乱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整个小冰河时期,冬季降雪线甚至从长江以北,一直南移到了广东境内,在冬季,整个帝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域,都被冰雪覆盖,甚至于就连广东番禺、琼崖等地,几乎都要穿上袄子,才能过冬!
在这种极端严寒的气候条件下,整个帝国赖以生存的土地,产出锐减,庄稼歉收,百姓生计难以为继,迫于无奈,只得背井离乡,流亡他处,从而形成波及整个帝国的流民潮。
而起源于陕西的波及帝国整个中原腹地的大规模的民乱,就是在这种大规模的流民潮的基础上形成的!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轨迹,这波流民潮形成的帝国内乱,甚至会最终成为大明帝国的掘墓人,埋葬掉整个大明帝国。
但是,历史在天启崇祯交替之际,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拐点,一个意外的穿越者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历史原本的发展轨迹。
原本,应该在满清康熙乾隆时候,才能够得到普遍推广种植的红薯,在崇祯二年的时候,就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种植。
而且将红薯(番薯)引进大明帝国的福建人陈经纶,甚至从朱由检那里获得了一个户部主事的官职,专门负责推广种植红薯。
而在崇祯三年的时候,陈经纶甚至还因为推广红薯种植有功,地方督抚禀奏‘活人无数,民请立天子生祠,以陈(经纶)配享之’,将陈经纶升为户部右侍郎,专门负责在整个帝国境内推广种植红薯一事。
而且,陈经纶更是因为推广红薯种植,还获得了科学院农部副院士的荣誉职称,成为科学院中屈指可数的副院士之一。
而在陈经纶最先主持推广种植红薯的山东、河北境内,更是有地方督抚,以百姓之名,要为朱由检立生祠,并以陈经纶配享其中。
这一套应该是学着魏忠贤掌权时的那一套,其中有几分真实,有几分是为了巴结讨好朱由检这个帝国皇帝,朱由检也不知道。
不过,陈经纶主持推广种植红薯,却的确可以用‘活人无数’来形容,在山东,甚至出现了亩产万斤的高产红薯,地方官还以祥瑞之名,专门向朱由检奏报过,甚至还专门运送了一条重达五十斤的‘薯王’进京,呈献给朱由检。
从这也可以看出,红薯在山东的推广,的确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获得了大丰收,这也为山东河北的稳定,甚至包括后来山西陕西等地的流民迅速安定下来,重新安居乐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仅从这一点来看,陈经纶便当得起‘活人无数’这一称呼。
不过朱由检可不喜欢自己的雕像,或者牌位什么的,出现在天下各府各州之中,特别是自己还健在的时候!
而且,这个风气和口子,也绝对不能开。
当初魏忠贤的生祠,几乎是在一夕之间,便立遍了天下各府各州,甚至于还成为了一种政治站队,不立生祠,就是在跟九千岁魏忠贤作对,下场一般都死得很难看!
魏忠贤倒台后,各地又迅速的兴起了一股打砸魏忠贤生祠的妖风邪气,甚至在朝堂上,还有朝堂中枢的官员,正儿八经的提出了要捣毁天下所有的魏忠贤的‘邪庙’、‘私祠’的提议,还拿到朝堂上进行了讨论!
当初建生祠的时候,名义上是民间百姓‘请求’建立的,但实际上,建生祠的钱,大多数还都是地方官员从府库中拿出来的,而且耗费的银钱还不少,建立的生祠,规格也不小,甚至在很多地方,比当地的城隍庙都还要大!
这些生祠建立的时候,就耗费了大量的银钱,而一旦被捣毁,耗费的银钱,可就全都打了水漂了。这样的情况,自然是朱由检不愿意见到的。
因此,最后这些生祠,大多被朱由检下旨,改建为当地的官办启蒙学堂,招收六到十二岁的幼子,进行启蒙教学。
而在这些启蒙学堂的基础上,朱由检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才从上而下,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新式教学制度,对原有的科举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
以乡里为基础,每个乡里或者几个乡里,组建一个启蒙学堂,招收乡里的幼子入学,进行启蒙教学。
启蒙教学主要以识文断字为主,教授的教材也多以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为主,对于这些原有的启蒙教材,朱由检也没打算现在就进行改变,反正启蒙学堂的主要任务,就是教授学生识文断字,能读能写就行。
而在县里,则原则上每个县至少设立一所小学,招收年满十二岁,启蒙学堂毕业的学生,进行分科学习,在识文断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算数、天文、历法、农学等知识。
小学学制三年,三年毕业后,学生刚好十五岁,在大明也算是成年了。
而通过小学三年的学习,学生至少能够掌握最基础的算数、天文、历法、农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满足日常的商业买卖计算,掌握天时农候,嗯,也就是说,哪怕是不能继续上学,只能回家种地,至少也要懂得该怎么去种地!
而在小学之上,则又进一步的分为了中学和中技两种类型的学校,原则上,每个州府,至少要设立一所中学,一所中级技术学校。
中学学制三年,并且进一步实行分科教学,只不过教授和设立的课程,比小学要多,也更加的细分,分为了国文、算数、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历史、农学等课程,教授的内容甚至还涉及到了《水经注》、《天工开物》、《梦溪笔谈》、《农政全书》等专业书籍和内容!
至于中级技术学校,则主要是传授一些生存技能,比如做木工、铁匠,冶炼矿石,辨别矿石,还有刚刚兴起不久的,军中和地方很多工矿部门都急需的测绘专业的人才等。
总之,就算没能考上中学,只能花上一笔钱,去读个中级技术学校,学上三年五年的,学上一技之长,将来也能够有一技傍身,养家糊口至少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