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后,五条婴儿胳膊粗细的钢索,横贯在了辽河南北岸上,十根将近一人高,大腿粗的铁钉,将五条钢索的两端,牢牢的固定在了辽河南北两岸。
随后,辽河南岸早就摩拳擦掌的另外一个工程营的工兵,便迫不及待的,将一块又一块的预制桥板,不停地铺在钢索上,预制桥板下面的滑轮导轨,刚好将五条钢索纳入其中,轻轻一推,便滑了出去。
一块接一块的预制桥板,从辽河南岸,被滑轮导轨,推着不停地朝着北岸铺设了过去,前后没用到二十分钟,一座铁索桥就已经铺设完成。
随后,辽河南岸的明军,便顺着那座铁索桥,迫不及待地朝着辽河北岸冲了过去。而工兵营的工兵,却又忙着在那座铁索桥旁边,开始架设起另外一座铁索桥来。
而在离着铁索桥十几米二十米外的地方,两座由一条又一条小渔船,拼接而成的浮桥,也差不多已经完工,摩拳擦掌的明军,很快便也踩着浮桥,如同潮水一般,朝着北岸冲了过去。
很快,便又有两个营的明军,已经顺着铁索桥和浮桥,冲到了辽河北岸,加入到了北岸的防御阵地之中,并且开始朝着岸上反冲了过去,进一步扩大了防御圈。
而在他们的身后,更多的明军,正踩着浮桥和铁索桥,源源不断地越过辽河,加入到北岸的防御圈中,并逐步扩大防御圈,蚕食着女真鞑子的防御阵地。
防守辽河北岸的女真鞑子,人数也不少,足足有一个新编师,两万多人!
鞑子头儿黄台吉也知道,辽河北岸阵地,已经是沈阳新京外围最后一道防线了,一旦明军突破了这道防线,度过了辽河天堑,便能够长驱直入,一直推进到沈阳新京城下,甚至对沈阳新京,形成合围之势!
到那时,沈阳新京能不能守得住,可都不一定呢!就算黄台吉再怎么心有不甘,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军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正在源源不断的转化成战场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