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孤让你办的事情如何了?”在整理冕冠的时候,太子殿下突然又提了一下道。
魏舂知道太子指的是什么事,连忙揖起手来道:“殿下,您确定,定要找回当年洛姬死后,分配在寒月宫那两名宫女?”
太子伸手示意人过来给他系冕服上的绳结。
魏舂接着道:“殿下定要找此两人,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当年这两人既然离开得仓促,恐怕找了之后,殿下会彻底与皇后娘娘杠上了,殿下确定要如此?”
“孤不去找人,她就不会额外给孤找麻烦了吗?”太子终于打破了沉默。
不过也一句话就让魏舂无话可说。
倒也是,即便太子殿下不插手小公主的事情,皇后不是太子生母,而又有嫡子诞下是事实,虽说太子如今也在皇后名下,更是她嫡姐大窦氏留下的血脉,但人,又怎么能不替自己的亲血脉谋划呢。
只是...
“就为了修复一面鼓,殿下真的...有必要做到这样吗?”魏舂才刚把心里的疑问说出来,就后悔了。
因为太子殿下的脸色微微一变,沉默着又不说了。
魏舂知道他这是不高兴他的质疑了。
也罢,太子殿下这么在意那面鼓,实际上是在意养在东宫的这位小皇妹。魏舂从来没见他对人甚至草木产生任何特殊的感情,这个异母的庶妹碰巧能让殿下变得稍微有人情味,稍微像人一些,也好。
朝堂上,所有朝臣都正服而立,站于众臣之首的,便是身穿玄色四爪金蟒冕服,头戴九旒冠冕的太子殿下。
太子时年仅十二,但已经初俱□□皇帝当年的武将雄风,腰背挺立地站在那儿,就让底下小声议论的朝臣们个个噤了声。
当年的□□皇帝被人誉为战无不胜,是神一般的存在,大梁三十六个州,三百多个县,近五千多郡的广袤土地都是□□时期打下来的,到了当今宏光皇帝时期,皇帝实行仁政,大梁开始休养生息,也不怎么提倡战事了。
可要说□□一众子嗣中,不管是出色的容貌,还是杀伐果决的手段,还是要数太子殿下最为肖像了。
只是皇帝时常会觉得太子生性过于凉薄,性情寡淡,不是一个仁君的好选择。
可太子生母乃□□时期,先皇御指给宏光帝的正妃,也就是当今的元后。而且元皇后在泰宏十年治理黄河水患一事当中,对大梁百姓作出了巨大贡献后牺牲,当年当日扶着皇后虚空的灵柩回京,沿途万民跪拜,恸哭声撼天的情景犹在眼前。
其母的巨大功绩,加之太子入朝以来仍无一处错处揪出,即便皇帝再怎么不喜,也不能随意把太子换了。
皇帝来上朝的时候,不经意瞄了太子一眼,眸中闪过一丝讶色,随即就收住了。
等商讨完朝堂的事宜,准备要给太子殿下此次战乌丸一众臣等分功行赏,然而,就有白大人一党拥立小窦氏的臣子跪出来死谏道:
“皇上!太子殿下此行虽然率将士战乌丸战事中一举取胜,可此次胜利在臣等眼中,却是不如不胜啊!”
“哦?此话怎讲?”皇帝见终于有臣子敢出来挑太子毛病,自然乐于其中。
“据臣所知,太子殿下在大战中,曾虏获了不少乌丸俘虏,有不少还是乌丸各部族贵族的亲属,战场上历来有降俘不杀的规定,可太子殿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臣等认为,此举日后定会引起乌丸与我大梁进一步交恶,太子殿下此次立下的功劳,恐怕难以抵过这次的过错,更谈不上行赏!”
那位臣子其实说的不完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