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秦方与老先生辩论。
一日……
秦方的足迹……很快就遍布了大明的南方城市,村庄。
南方……终究是龙兴之地,读书的人很多,支持新学的人也很多。
旧学,可让人当官。
但新学,却可以教人发财。
这也是南方支持新学的一大因素。
扫盲的工作开始了……大到南京城,小到村庄,尽皆开始扫盲。
上报至朱棣,这也是一份政绩。
朱棣对扫盲这项工作,看的很重。
古往今来,帝王尽皆采用愚民政策,生怕民众获取了知识,开始反抗。
但朱棣看完秦方的奏折,看完秦方的建议,与秦方不断的相处,让他感觉愚民政策有误……大明不应该这样发展。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也是在不断的进步。从一开始的刀耕火种到现如今的工具种田。
战果时期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这或许是错误的。
秦方曾言:这些年大明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展的非常缓慢!
大明!需要改变。
格物学府,总会有新奇的玩意现世,让秦方感觉满意一些。
这就是秦方的改变,也是让朱棣看到的改变。
火车,火枪已经给朱棣绽放了科技之美。
朱棣……看到了未来。
扫盲是第一步,让全大明的百姓都识字,这也是他朱棣一生中浓厚的一笔。足以跟编纂永乐大典的成就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