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我在大明签到的日子> 第127章 宋礼使绊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宋礼使绊子(1 / 2)

永乐十三年六月,秦方与朱玉芳回京。

这个月,两个人都很开心。

这是秦方来到大明之后,第一次如此的放肆。

秦方开始忙碌民生大事,朱玉芳则入格物学府,开始学习。

同日,宋礼督治黄河后还京师,奏言:海运所经历的风险很大,每年都有船只损坏而沉没。有司修补又迫于期限,只得增加科敛,成为百姓的负担,而且船只也不坚固。请求废止海运,行至汇通河。

这很明显是宋礼为了刷存在感,让朱棣知道他治理的会通河如何如何好。

这一封奏折,秦方直接怼上去。

“船不结实,可以跟日月造船厂购买......日月造船厂可保质三年,国有的造船厂?可以关了,免得浪费大明的财富。”

总而言之,秦方就是一句话,想要废至海运,不可能。

秦方还想推行海运,训练海军呢,一旦废至,他的兵士去哪?

宋礼,鼠目寸光之辈。

宋礼极力的辩解,说明厉害关系。

“海运损耗大,但经过火车运输,不仅速度快,且安全性得到保障。”

宋礼这是拿秦方的矛,去攻击秦方。

“可以。宋大人此言极是,但如若发生天灾,如若轨道断裂呢?”

奉天殿内一番争执,海运终究是不曾废至。

陈瑄上奏,请求开凿清江浦。

江南漕运至北京的船只到达淮安后,必须经陆运过坝,才能越过淮河而达清江口,耗资费工。

当地故老对平江伯陈瑄言:淮安城西有管家湖,至淮河鸭陈口仅二十里,与清河口在一直线上,应该凿河引湖水入淮河,以通漕船。

朱棣允准。

永乐十三年,宋礼上发民工及官军,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引导湖水入淮河,筑移风、清江、福兴、新庄四闸,以时渲泄,又沿湖十里筑堤,以便牵引船只。

从此,漕运船只可以直达清江口,节省了费用及人力。

随后,又疏通吕、梁洪以减缓水势。开泰州白塔河以通大江。又筑高邮湖堤,在堤内凿渠四十里,以避风流的危害。又自淮河至临清,建置四十七道闸。

淮安置常盈仓四十区,贮存江南漕运之粮,往北至徐州、济宁、临清、德州,皆建仓以利转运。

这一下,宋礼的脾气很不好。

秦方很看不起宋礼,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这个人很虚伪,但表面上却是一幅对你好的样子。

......

......

宋礼仍旧不死心,上奏支运法,试图用另外一种方式挤压海运。

永乐十三年六月五日,朱棣颁布支运法。即百姓按指定就近粮仓纳租,由军伍负责支运。

纳者不必供当年军支,支者不必出当年之民纳。通数年结算,以期不失常额。

具体规定:江西、湖广、浙江的粮运到淮安仓,再分别派遣官军就近转运,自淮安到徐州之间由浙江、直隶的官军负责,自徐州到德州之间由京卫军负责,自德州到通州之间由山东、河南官军负责,依次递运,一年共四次,可运五百万余石粮。

从此,海、陆二运皆废。

这一举措,不仅针对海运,更加针对陆运,且真的让他针对成功了。

秦方很苦恼。

这小人!

这一招,确实玩的好,玩的漂亮啊。

这是大明的文官系统第一次让秦方吃瘪,这是值得纪念性的日子。

秦方无奈,气鼓鼓的返回家中,朱玉芳早已准备好饭菜,等他一同吃饭。普通的学子,无法离开格物学府,但朱玉芳还是可以的。

“夫君,最近格物学府出了一个妖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